小寒节气习俗和禁忌您都了解吗传承至今几千
2024/10/20 来源:不详小寒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一般情况下,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严冬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那么关于小寒节气有哪些传统饮食习俗和禁忌呢?下面就跟大家一一来分享一下。
这第一个是吃腊八粥,因为腊八节的时间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间,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在小寒这天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的食材很多,像北方的腊八粥,有黄米、红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葡萄干点缀。第二个是吃黄芽菜。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中,天津地区喜欢在小寒日吃黄芽菜,黄芽菜又叫窝心白菜,属于大白菜的一个类群。古时候黄芽菜是北方大棚,南方陆地秋种冬收的珍稀名贵新品种,加上古时候的条件有限,所以人们才会想起吃黄芽菜,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这第三个是吃糯米饭。俗语言,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广州地区流行小寒大寒,吃糯米饭驱寒的习俗。传统的腊味糯米饭,固定的食材除了糯米、腊肉、腊肠和花生,还有在糯米饭中添加香菇、虾米、瑶柱、香菜、叉烧、鱿鱼等等。一般糯米饭都是在小寒大寒早上吃,但是由于要上学上班没有时间,所以现在都改到晚上吃了。
这第四个是吃菜饭。古时候的南京人,对小寒特别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慢慢的淡化了。小寒节气,吃菜饭的习俗还是很流行,贫寒人家或者是困难时期,菜饭就是青菜加油盐煮米饭,条件好的则佐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香薰可口。这个第五个是吃羊肉。年间传说小寒吃羊肉,大寒吃萝卜。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而羊肉也是小寒节气中一种流行的传统食物。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若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吃起来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的过个冬天。第六是喝鸡汤。在我国老南京地区,就有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慢慢煲,营养成分大多会融入汤中,极易被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第七个是吃冻梨,冻梨是将普通的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洗净之后就能吃,看上去黑不溜秋并不起眼,但口感清脆爽甜,入口难忘。在我国东北地区,小寒有吃冻梨的习俗。
下面再来说说小寒节气民间禁忌,小寒节气,民间忌讳天暖有雨,小寒天气热,大寒冷漠说的说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气最严寒的时节,若不冷,到了大寒,天气就会极为寒冷。此节气民间也忌讳天不降雪,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的说法。认为此时不下雪,来年就会遇到大旱。关于小寒节气的谚语,民间还有一句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小寒节气到了了,朋友们记得多锻炼身体,以上就是关于小寒节气的民间饮食习俗和禁忌,欢迎大家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