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中专毕业,考证第六年比别人慢半
2023/5/21 来源:不详人生的起跑线是从什么时候划起的?
有人说从出生开始。
也有人说从高中毕业,高考结束考试开始
.......
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没有明确的结果,或者说,它可能只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即使短时间落后,未来亦可以奋起直追。
我,34岁,中专毕业
考证第六年,即将通过CPA综合
今天建研老师看到了一个微博。
从世俗的角度看,这位小伙伴的起跑线不算靠前,甚至可以说,慢了半拍。
虽然第一学历是中专,但是从年至年,她还是依次通过了中级、税务师、注会专业阶段。如今,她正在备考综合阶段。
无法想象,为了改变自己,她努力了多久,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从中专学历到非全日制大专,1-2年
五年工作经验才可以报考中级会计,在岗位至少深耕5年
-年通过中级、税务师、注会专业阶段,一个3-4年
-年综合阶段,又是一个3年
一句话,道出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看似语气平淡无奇,但是背后却是12-15年的努力。
而如今CPA将成为她人生这趟旅途一个短暂的终点。
CPA、中级考生也请注意!
CPA有时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底气人生路漫漫,踽踽前行,唯有同路者,方知努力和坚持的无价。
除了打气声,这条微博下,有不少小伙伴表示:自己也是这样一路坚持下来。
努力会有成果吗?当然。
目前这位小伙伴的收入已经稳定在月薪1万左右,不能谈得上高薪的,但也算得上是衣食无忧。
更重要的是,一路备考,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提升,还有人生的确定性。
之前一份调查显示:
会计行业的平均收入是10-14万之间,
而CPA持证人平均薪资是22-27万之间。
CPA确实不能让人年薪百万,但是它代表了财会领域的高度,代表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所具备的能力。
并且随着经验的累积,逐渐成为了一个无可替代的硬实力。
即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每天对着“CPA是否过剩”这个问题讨论几遍,唯一改变不了的事实是,迄今为止CPA持证人只有30万左右,在三四千万财会人中,依然是凤毛菱角的存在。
在面试中,哪怕只是考出了CPA中的一科,你都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筹码。
没有在深夜里因为《会计》的长投、金融工具和合并财务报表抓耳挠腮,何以话《会计》。
没有在氤氲的早晨,让飞扬的笔尖在稿纸上飞速的书写财管公式,何以言说经历过《财管》的毒打
.............
这既是经历,也是实力,更是底气。
CPA不能让人年薪百万
但确实可以让人变得更好
所以,每个人的起跑线可能确实不一样。
但是决定终点的不仅仅是起点,还有你奔跑的过程。
老师不止一次看到有小伙伴通过其他方式改变了别人眼中既定的人生。也许人生真的很漫长,也许在面对有些目标时我们会真的很无力。
但是每天变成更好的自己,其实不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吗?
前段时间,老师看到一个帖子:朋友是初中毕业、成人高考的大专,我该劝她放弃吗?
在这位提问的伙伴来看,她的朋友似乎集齐了所有不利的要素:
①没有参加高考,失去一次改写人生轨迹的机会
②只有函授的大专学历,想考CPA似乎天方夜谭,或者说就算考下了也没什么用
但是所有回答中最高赞的回答是:我中专毕业,因为考CPA逐渐走出了迷茫,为什么要劝退人家,应该鼓励人家!
就像那个获得高赞的小伙伴所说的那样,她最后如愿进入了八大,完成了人生的一个不可能,打破了别人给她设定人生。
年年底,她跳槽到了企业,拿到了税前16K的薪资,这个跨越,对她自己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寻找光的过程,纵使路途艰难,但是找到光的一刻,你还会说不值得吗?
考证不是自我提升的唯一方式但可能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随着年CPA考试逐渐划上了终点,很多小伙伴也开始陆陆续续准备年考试。
无论你是继续备考,还是开始备考CPA。
请记住,CPA只是前进的一种方式。
只要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忱的心,去迎接挑战,在自己的领域中挖掘属于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主场。
但是考证又是最简单的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离开了校园后,考证可能是我们为数不多深入了解某一个领域的机会,并且伴随着社会经验的累积,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甚至有时候成为我们从0到1,进入某一个领域的门槛。
所以考证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当你短时间觉得找不到方向,或者感觉遇到瓶颈时,不妨可以静下心来,保持着空杯的心态重新学习。
也许人生的半场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