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顺着水道看不一样的古镇
2025/4/1 来源:不详顺道爬上木梯,参观了二楼仅此一间住房,清新干净,阿姨说住一晚大致,旅行旺季时必须要预定。
离开阿姨家,往回走其实,在这里,没走多远就能在房子旁边发现小弄通过小弄还能到房屋的背面,看河岸之沿
我们从永丰桥通往河水的另一头。
古镇水系的发达可见一斑,人们就是通过小桥从这一头通向那一头,链接起了天与地。
走上小桥,极目河岸两旁的景色,古镇风貌再进眼帘。
顺着水道,房屋悬挂的一串串红灯笼依然那么显眼
想着当古镇入夜,华灯通明,再观此景,该又会怎样的让人流连啊。
沿河之上的小阳台栽种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木质格子花窗映着水光,映着夏季明媚阳光,凭栏而坐,该是怎样的一种情调和感受!
江南,水系发达,桥秀美,水秀美,人秀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难怪历史上江南盛产文人雅士,诗赋大家,如此婉约柔美的景致,怎不令人生爱怜,怎不令人生情愫,怎不令人感慨?小鱼和赖大哥欣赏着眼前的一切
河水的另一头这一带的商铺也多以休闲小吧为主,喝酒的,喝茶的,喝咖啡的,布置得更加情调和风情,但少了很多像阿姨家的那种家庭般感觉。
小吧里没有飘出黑啤酒的酸味,也看不到小吧里的服务生,我们的影子映在橱窗上
朱家角的特色小食“扎肉”,还有肉粽、蹄髈、酥糖...
还有江南的莲蓬、菱角...
小鱼、赖大哥他们更像个孩子,选择了甜筒雪糕,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午后的古镇是安静的,也是甜滋滋的石板路弯弯曲曲,渐渐地,石板路面越走越宽敞偶尔见到河岸有撑着五彩大阳伞的露天的茶座
水乡,确实,一物一景,总与水脱不了干系无论登桥或者沿岸走,河水、房屋、游船在这里都能一览无遗
最是自在,水边凭栏品茗,惬意人生
关于江南水乡特色的构成元素从漫步开始,从这一分秒开始,越来越自然商铺间依然安静,生活气息依然浓厚,古镇还原它的本色
来到了一个“丝绸之路艺术馆”,看到院子里栽种的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竹子。
中午时候,我们在戚家桥旁找了一间饭店简单午饭小鱼和赖大哥口味偏清淡,于是点了几碟有当地特点的清淡的菜
饭后,继续往北走,走到著名的“北大街”。
街道并不宽,两边依然是商铺接踵,卖吃的,卖工艺品的,好生热闹,人群也是在这里越多了起来我们是饭饱肚足,本也对商业销售打不起兴趣,只管看着热闹,聊我们的话我倒是偶尔有点怀念起漕河街,它的舒适,它的安静。
从卖腌萝卜和腐乳的百年老店中间穿过后院是一处这样的景致一个古香古色楼阁,一处斑驳的石花窗
继续聊着天,走着,很快就达到在游船时汪大哥介绍的“放生桥”放生桥桥面宽敞,顺着向上大约30度角方向,沿着石阶上桥
站立桥上,远眺前方,宽阔的河面,小船摇摇
似乎随处可见的游船码头,排列整齐
一群带着显著的明清建筑特色的灰瓦白墙房屋交错有致地着依江而起
临河的飘台上撑起了一顶顶彩色的阳伞,有人在河岸吃饭聊天。
“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刚走过的北大街,据说保存明清建筑最完好的一条老街,在其中时感受不出它的独特,如今俯瞰,果真韵味十足!
不禁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