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斗茶逛民俗武汉端午好玩担当在这些

2022/8/30 来源:不详

广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214/5116366.html

这个端午,武汉又成全国大热门。

漫画蓝的天空,软绵绵的白云,绿树浓荫,还有烟火气的夜……这三天如果你选择来武汉,恭喜你获得了一个正版武汉之夏。

公园文化季端午又上新。

各大公园变身武汉“好玩担当”,斗茶、包粽子、舞龙头、逛市集、徒步打卡……这热闹氛围就快赶上武汉的气温,传统民俗变身丰富活动,有趣好玩在线营业。

跟着小绿逛公园回味端午

跟着小绿一起打开端午武汉人的朋友圈,看看他们过去三天的最佳回忆吧。

“在沙湖赏荷斗茶,

一口喝掉花一样的诗意”

“在沙湖赏荷斗茶,喝下一口诗意”

#在公园过端午#

12日上午,伴着朵朵摇曳婀娜的荷花,年公园文化季系列活动之“荷韵茶香”沙湖公园端午节茶文化日暨特饮评选活动,在公园东门处正式开展。本次公园内的4家商户现场同台竞技,开展“斗茶”比拼。

活动现场,卷舒亭主理人萌萌还为现场市民带来了宋代“文人四艺”展示,即:焚香、插花、挂画、点茶,让现场市民大开眼界。

戳视频看斗茶大赛

在古时,人们喝茶并不仅仅单一喝茶,而是一整套的仪式感。古人将“四艺”一整套流程完成,往往需要半日的光景。斗茶活动既是对宋代的点茶“唯美科普“,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

“月湖边自然寻踪,

体验端午自然新玩法”

“捏龙舟,穿迷宫,寻飞鸟”

#在公园过端午#

12日上午,30组亲子家庭在月湖公园凤凰广场参与“自然寻踪”亲子家庭趣味定向赛活动。以公园环湖绿道、月影舞台、知音岛环形迷宫等主要场所,70多位大小朋友通过徒步打卡的形式,比拼捏“龙舟”、穿迷宫、寻飞鸟等,用自然有趣的方式,传播端午文化。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有吃粽子、在门上挂艾草的习俗,今天在公园学会了制作龙舟模型,还找到了湖中的黑水鸡,我觉得这个端午节特别好玩。”8岁的张译心用时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任务,第一个到达终点。

她的家长徐女士说:“从孩子五岁开始,我们经常带她参加公园开展的各类活动,在公园可以接触阳光,亲近动植物,发现大自然,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堤角公园闪现一群小龙人

传统文化真好玩”

“捏龙舟,穿迷宫,寻飞鸟”

#在公园过端午#

包粽子比赛,制作艾草香囊、为龙头涂色并舞动……6月14日,“祥瑞迎端午·堤角民俗文化节”在江岸区堤角公园火热举行,前来游园的市民及小朋友们踊跃参与到各项动手动脑的民俗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近距离感受端午节日的氛围。

包粽子大赛环节,游园的市民大显身手,纷纷拿起粽叶,娴熟地把糯米包裹在粽叶里,左一转,右一旋,一个小巧的粽子就有模有样地包了出来,小朋友们则拿着粽叶,在大人的指导下,一步一步跟着学习。

让小朋友划龙舟显然不切实际,但可以让他们零距离感受舞龙头的氛围,将龙头组装后涂色,热情的红色、深邃的蓝色、活力的绿色,在活动现场,孩子们轻松举起一起舞动龙头,欢笑声响彻公园南大门。

“端午的仪式感

竟让我在这堆石头里找到了”

“石上寻香,古风市集”

#在公园过端午#

14日正是端午节,武汉中华奇石馆内以“石上寻香”为主题,邀请50组亲子家庭,跟着民俗技艺达人体验自然互动市集,在艾草飘香中一同寻找童年回忆。

编艾草、做香囊,葫芦上做木染画,玩“射五毒”飞盘游戏,在“满汉全席”组合奇石中找到“美味端午”……在奇石馆过端午,不仅能体验端午民俗技艺,还可以学到了不少端午文化知识。

在传统佳节最有仪式感的事儿莫过于换上传统服饰了,奇石馆当天提供免费换汉服的服务。孩子们穿上明制的服装,亲手制作钗环,体验一秒古风穿越。

“你在南方一路象北

我在武汉动物园过甜甜的端午”

“孩子们的这份心意,比粽子馅还甜”

#在公园过端午#

6月12日,端午假期第一天,由武汉动物园主办的“移动动物园进地标”活动第四站来到了菱角湖万达广场,20个亲子家庭参与大象知识擂台赛,给大象做个水果粽子,给黑白大象手绘稿涂色。

“一路向北不迷路,仿佛自带导航仪,大象是不是也有某种超能力呢?”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武汉动物园科普讲解员涂叶倩用知识问答的方式揭开最容易被误解的大象生理特征,“不是所有的大象都有象牙,象鼻子不仅仅用来喝水,象群的首领不是雄象是雌象。”

现场,孩子们一边听科普,一边学着包水果粽子。“我给大象包了个西瓜苹果粽。”来自唐家墩小学二(1)班的庄乾宁说,“我想让大象也过一个甜甜的端午节。”

来源

武汉绿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