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如一日,81岁老人每周赶头班车为妻子

2022/9/2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4日讯(记者刘晨玮通讯员闫明凤)4月3日,在武汉长乐园陵园里,81岁老人黄钢再次来到这里扫墓。妻子离开的6年间,他几乎每周都会赶到陵园扫墓。

陵园里安葬的是与他相伴五十多年的妻子谈良瑜。年,谈良瑜因一场意外严重摔伤,医院,身体每况愈下。妻子病逝前一夜,医院离开时,抱了抱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还亲吻了她的脸颊,“我回去吃碗面,明天再来”。这是他最后一次感受到妻子的温度。第二天凌晨,他被电话惊醒,妻子已经离开。

黄钢在擦拭墓碑。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摄

为了思考在墓碑上刻的字,他坐了整整一夜,想出“贤妻淑贞,恩泽四代。弘天恩德,来生回奉”。他将两人的合照放在墓碑上,又把自己的姓名和出生日期一同刻在上面,毫不避讳。

两人名字前,黄钢用了“恩妻”和“绌夫”。在他眼里,对妻子无限感恩,而自己则为过去的不够称职抱着太多遗憾。

“这一生的快乐已经随她去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守着她”,妻子离开后,定期扫墓成为黄钢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老人家住汉口花桥,妻子离开的前四年,他坚持每周两次扫墓。

随着年纪渐长,腿脚越发不利落,但他依然坚持每周至少去陵园一次。

老人在扫墓。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摄

扫墓的准备清单刻在老人心里:烧一壶妻子喜爱的茶,将她爱吃的酱排骨、蚕豆、糕点等装进拖车,还要带上音箱,里面是妻子最爱的家乡音乐姑苏曲。

“武汉扫墓的讲究是要早”,每逢扫墓,黄钢凌晨3时起床,5时左右出发,乘出租车赶到汉口火车站旁,搭乘开往黄陂的第一班公交车。由于长期坐这班车,司机师傅也对他印象深刻。若哪天赶上周末,他会请儿子开车陪他同去。

7时刚过,黄钢便能来到墓前,将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后,在墓碑前摆放得满满当当。他用毛巾反复擦拭墓碑,又将两人的多张合影放上,还有专门买回的红玫瑰绢花。起初,他一直购买鲜花,发现枯萎太快后,换成更为逼真的绢花,“绢花保存得更久,象征着我们的感情”。

老人在扫墓。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摄

在陵园里,他一坐就是大半天。他陪着妻子看红霞满天,也看大雪纷飞,“总有人问我怕不怕这里?有她等着我,不怕”。

在他看来,陵园是夫妇俩的“另一个家”。

妻子离开后,曾经相守的那五十多年中的点滴,常在黄钢心里翻滚。他把家中摆设保持着妻子在世时的模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细数着两人的情意,黄钢一次次落泪:妻子总是主动给黄钢母亲寄去生活费,家庭条件允许后,又主动把老母亲接来武汉照顾。天气好的时候,两人喜欢带上相机和三脚架去江滩、菱角湖公园等处拍照留影。而妻子离开后的6年里,他再也没有走进这些地方。

黄钢告诉记者,解放公园里有一处长廊,过去,赶上雨天,他会和妻子穿着雨靴去散步,累了就坐在长廊听着雨声聊天。

他一直保留着妻子的号码,铃声是她最爱的“一条大河”,想念妻子的时候就拨通电话,听着铃声发呆,“可是再也没人回答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