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早公交车上提兜的大爷,是哏儿都早点的
2023/5/5 来源:不详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天津人从小吃两种早点,一种是自己去吃,一种是隔辈儿长辈带回来的。
不是说父母不管早点,但是晚睡早起之后,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回来的老豆腐特别香,尤其这时已经是10点以后,是被西方人称作早午餐的开始时段。
所以如果你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天津的大爷大娘(主要是大爷)在8点以前的公交车上,有两种状态,一种空手,一种满载。
更让你惊讶的是,你上车时大爷提着早点,你下车了大爷还很悠闲,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大爷的快乐时你不知道的。
其实,这兜早点一点都不难猜:起点是红桥乃至北辰的某居民区,终点自然是三岔河口方圆5公里的某老破小居民区。
我敢打赌,小区到早点摊的“滴滴”距离超过20块钱——这兜早点可能不到7块钱.。
天津人爱吃早点。
我们告诉外地人,在天津吃两个星期的早点不带重样的,这是瞎话儿。
天津人一般都有固定的搭配:大饼鸡蛋(夹一切)、烧饼夹牛肉(夹一切)配上浆子(豆浆)、牛奶是匆匆上班族、学生党的最爱。
能坐下来5分钟的,选择就多了。
馃子、馃头儿、馃篦儿、排叉、糖皮儿、煎饼馃子、豆腐脑(老豆腐)、嘎巴菜(锅巴菜)、鸡蛋馃子、面茶、卷圈儿(荤素两种)、炸糕、云吞(馄饨、菱角汤)、豆包、包子、稀饭、羊汤、蒸饼儿、切糕、鸡蛋灌饼、鸡蛋饼、肉夹馍、茶鸡蛋(茶叶蛋)、驴打滚、拉面、疙瘩汤、棒子面儿窝头、角儿饼。
从数学上来讲,这些搭配的确不是两个星期能吃遍的。
可是,人毕竟不是靠抽象的数学吃早点,所以,天津人以果子为早点的基本,然后任意搭配。
不信你问天津人,早点吃了肉夹馍配兰州拉面,天津妈妈听起来孩子还是没吃饱,只要说吃了煎饼果子,那就万事大吉~
那么,天津人早点吃包子吗?
必须吃。以前的狗不理包子,成名于北门外大胡同地区附近,多年前是苦力们的最爱。
当时狗不理受欢迎的原因,肯定不在于18个褶儿,而是在于一口咬开,有荤腥。价格便宜,吃半斤能扛一天——就算是重劳力也可以。
ps,耳朵眼炸糕也是如此。
天津的老百姓就靠这口油性撑过了晚清,撑过了民国。
所以,如今狗不理不受天津人待禁了,不是味道问题,其实是价格问题。
如今天津人吃早点时的包子,可能和多年前的没什么变化——没名气有肉味有油性。
最持久的早点要数,大福来?
大福来,天津年老字号早点店,这是谁家这么哏,大福来摆一桌。
不过,大福来是没有煎饼果子滴。
没有看不起大福来的意思,毕竟是乾隆皇帝赐名,这个早点店最著名的就是嘎巴菜。
不说别的,单看这名字,就让人一头雾水:锅巴老幼皆知,就是指蒸大米饭时锅边的一层焦饭粒,可是你把这锅巴菜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一片锅巴;再说了,锅巴就锅巴,后面不明不白地加个菜字,这是什么意思?锅巴配大白菜?
名字怪,读音也怪:你若是进了一家铺子,照着招牌,字正腔圆地说:“老板,来碗锅巴菜”,甭问,外地人没跑儿。这三个字得念成“嘎巴菜”,这才是老天津卫的叫法呢。
说了这么半天,这锅巴菜,到底是个嘛玩意儿?
实际上,这锅巴菜既不是锅巴,也不是菜,说起来还是和山东煎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年间到天津跑码头的山东人们,把煎饼泡在水里,加上调料,连吃带喝,方便美味;久经演变,就成了今天的锅巴菜。蒲松龄在《煎饼赋》中说:“更有层层卷扫,断以厨刀,纵横历乱,绝似冷淘,汤合盐豉,末挫兰椒,鼎巾水沸,零落金条。时霜寒而水冻,佐小啜于凌朝。额涔涔而欲汗,胜金帐之饮羊羔。”应该就是锅巴菜的雏形。
抄了好一段的大福来介绍,实际上天津早点最大的特点时随意——随意搭配,随意选择,乐呵乐呵得了。
今天吃不好,不还有明天的早点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