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武汉租房辛酸史越来越少的城中村,可
2023/12/2 来源:不详对于每一位漂泊在外工作的人来讲,租房都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对刚出校门的朋友来说,租房也是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每座大城市里都会有为租房和工作苦恼的人,那些青春奋斗的岁月,往往包含着太多漂泊的影子,浓缩成移动的生存往事。比如说武汉,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大学生,他们是这座城市里最有活力的群体代表之一,每年毕业季里,他们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是从租房开始,实现另一种意义的成长。越来越少的城中村。早些年的时候,武汉市区的城中村还有一定的规模,主城区的各个商圈附近,老小区几乎遍地开花,尤其是在高校附近,城中村已经成为某种地标。那时候租房子很容易,街角的小广告俯拾皆是,随便打几个电话都能收到房子,然后面见房东,缴纳房费就能入住。城中村的住房,不见天日,楼栋之间近在咫尺,环境差一些同样人满为患。租住的人素质参差不齐,连作息生物钟都有可能不同,一座座城中村,好似隔绝的独立区。城中村毕竟是特殊时期的产物,随着城市发展,被拆迁是迟早的事情,拆迁简单,拆迁后的问题不容忽视,最直接的就是很多租房一族无处容身。小编以前的一个朋友租住在卓刀泉陈家湾,本来住得好好的,结果突然接到房东的拆迁通知,3天之内就要走人。走人是定了的,但周边已经没有便宜的住处,城中村越来越少,租便宜的房子越来越难,那种白天工作忙的累成狗,晚上还要四处奔走找房子的生活当真不好过。可遇不可求的独立卫浴。租房子的时候最看重什么,当然是空间,也就是私密性。一般的城中村楼栋,都是经过改装,改装好点的用水泥砖头隔断,粉刷之后基本看不出痕迹,这样一间独立单间,是性价比最好的房子。也有改装粗糙的,拿纸板木头做隔断,那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私密性极差,唯一特点就是便宜,但这种改装,毕竟不太安全,基本是骗骗刚踏进社会的人。无论怎么改装,城中村里的私房必然是“大锅饭”,什么厕所阳台等等都是公共区域,男人还无所谓,女人就比较尴尬。还有的是夫妻拖家带口合租,自备锅碗瓢盆,做饭洗衣,完全不顾其他人感受,这样的城中村生活状态,是很多年轻人的噩梦。相比之下,独立卫浴的房子简直成为所有租房人的幻想,尤其还要是房租不高,生活配套齐全的。这样的“好事”可遇不可求,小编刚出学校的时候也是在武汉,基本跑遍了钟家村商圈,没有找到合适的独立卫浴房子。家与工作的南辕北辙。房子找到了,生活还有其他一半,就是工作。刚出校门那会儿,小编和所有人一样,以为工作和生活区域重合在某一块地方,便捷的上下班就是最大理想。后来,随着工作的更换,越来越发现两者之间总是南辕北辙,难以调和,比如工作换了的时候也需要换住的地方,住的地方重新找好了,才表示生活真正稳定下来。在不稳定的状态里工作,往往是有工作没生活,那样的状态也不好受。在换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小编曾住在江汉区新华路马场角,那时候工作在菱角湖万达,上下班步行十几分钟。后来工作换到了黄陂区盘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下班要转几趟公交,费时费力,于是只好又去盘龙城附近找住的地方,但那时候宋家岗附近荒无人烟,最近的连片小区在管委会附近,也需要坐一趟公交车。好在一趟公交车是直线到达,时间也在30分钟内,比之前已经好太多。随着职业发展,当初的菜鸟变成半个大神,人生状态也从单身小伙变为抠脚大汉。现在看来,整个30岁以前的岁月,一直在租房、换工作、租房的状态里循环,对于人生目标,只字未谈。可能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要经历这样那样的辛酸,历经痛苦,茁壮成长,活出精彩,是人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