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知习俗晓故事喝完腊八粥,定会万
2024/12/28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眼瞅着,又到了年根儿底下,又是一年腊八节。小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谚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现在长大成人,在他乡工作的你,想怎么过腊八节呢?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纪念谁,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佛教的释咖牟尼: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释咖牟尼福寿粥二、纪念秦朝修水城城死的民工。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三、纪念忠臣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四、朱元璋定下的节日,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为。
●腊八习俗知多少
腊八粥
腊八节最著名的民俗活动就是吃腊八粥。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原料因各地物产和饮食习惯不同而有别,一般是以各种米豆枣栗之类为主,如大米、小米、红枣、莲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圆、棒子仁、葡萄干、白果仁、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几十种。有的地方还加入肉类等等。取其“八”,意在“发”,求吉祥祝福之意。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下锅点火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腊八面
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粥,做成麦仁饭。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腊八蒜腊八菜
人们在腊八除了做腊八蒜外,还要做腊八菜。将大白菜放在缸中腌制,缸口密封,中途不要打开,在常温下保持到大年三十。所做腊八菜白中透绿,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腊八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