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七月七游老爷,才是最传统的过
2023/5/2 来源:不详寻常型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238731.html
时光荏苒,已然过半,这不,眼看又要到七夕了……
七夕,旧时称之为“七月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的中国古代爱情节”,全国各地过七夕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拜七姐、祈福、许愿、乞巧、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但广西博白县的七月七“游老爷”这个传统过法,却迥然不同,它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情怀和神奇的岭南特色。
博白地处岭南,秦以前,为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部族所居。南朝齐时,今博白县地属临漳郡漳平、百梁县所辖。南朝梁(—年)时,百梁郡治所在今博白县菱角乡南端。同期,置南昌县,县治设在今三滩圩。这是今博白地建县之始,距今已余年。
历经千年历史变迁,这里依然遗留着浓郁的古代民俗风情,七月七“游老爷”的传统便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博白人称道的“老爷”,便是‘南康王’——南朝齐明帝萧鸾的第八子,也是南朝齐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
相传南康王曾经来过博白一带,对当地老百姓施仁政,爱民如子,使老百姓安归乐业,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而立庙塑像,并于每年七月七(生辰)这一特殊的日子举行出游活动,以便巡视天下,洞察民情。“南康王”所到之处百姓纷纷敬奉,以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国泰民安!
此后,受当地浓郁的宗族文化影响,“南康王”的传说薪火相传,博白各地的各宗族都根据家族历史,形成了融入本族特色的“老爷”(后亦称康王大帝),并为之立像,奉之于家族祠堂。
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七月七,博白各地村民都会抬着“老爷”像出游,已经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民俗盛宴。
“老爷出游”活动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七月初六晚上举行的“唱老爷”道场,通过桂南八音和傩戏表演,意在告知“老爷”明日之行程,村民纷纷朝拜,香火不断。
第二部分为“老爷”巡游活动,一般从从早上6时开始,本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为“老爷”洗尘和祭拜后,随着八音奏响便开始了出游之行。
出游队伍由猎旗(三角旗,类似古时代的战旗)手、八音队、角犀队、舞龙队、抬轿队等组成;猎旗手为之开路,紧随其后的是抬香炉的两男子和撑黄罗伞(仪仗道具)的男子,“康王大帝”雕像在两头角犀(类似麒麟和狮子)的护送下,由四名精壮男子用轿子抬着开始巡游本宗族的各村屯。
“老爷”所到之处村民纷纷设坛立案,烧香点烛,摆茶献酒,“三牲”祭品齐备,奉迎“康王大帝”到来,祈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人丁兴旺,万事如意,国泰民安。
巡游结束之后,“老爷”会被安排入驻到族中指定的一个分祠堂,并摆设宗族宴席,饭后还有丰富文娱活动,包括舞犀舞龙表演、傩戏表演、唱采茶戏等,活动热闹非凡,一直持续到23时才完毕。在今后的一年内,“老爷”便由本祠堂的各家女子轮流祀奉,直到下一年的七月七会游行入驻到另一个分祠堂。
这便是博白一带独特的七月七节庆习俗,你是否也想去现场体验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