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人记忆中的民俗戴春鸡
2024/9/11 来源:不详文:于荣亚
图:来自网络
今天早上,在朋友圈,偶然看到一个胳膊上戴着“春鸡”,在室内晃晃悠悠走路的小朋友,看着他(她)可爱的模样,我忽然想起,原来,已经到了立春的时候了。
小时候,“立春”在农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立春意味着,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涉负冰。也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新的忙碌也开始了。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在打春前给我们缝一只迎春的大公鸡。
缝制的过程大致如下:正常情况下,母亲或奶奶们,会用红布、花布和彩线缝制成一个个菱角的模样,留个小口,往里面填上玉米粒、小麦籽或稻米等五谷,然后封口,并用彩线及装饰物将它们点缀成一只只五彩漂亮的公鸡饰品。
在立春的这一天,缝在小孩子的衣袖靠近肩膀的地方,或是缝在小孩的帽子上,寓意这一年吉祥如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
第二天,当孩子们起身穿衣时,蓦然发现你的胳膊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大公鸡的时候,往往会忘记寒冷,高兴地跳起来,然后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跑到邻居家炫耀一番。
我的母亲是缝春鸡的高手,而那些不太熟稔针线活的家长们,实在拗不过孩子的纠缠,大都会便从针线筐里,翻捡出平日裁袄做裤时剪剩下的花布头儿来找母亲,这时候,母亲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里的活,给他们的孩子缝上几只大公鸡。所以,周围邻居的孩子胳膊上带的大公鸡有不少是母亲亲手缝的。
后来,母亲年事已高,看不到针线了,缝春鸡的事也就渐行渐远了。
而今,我远离了故乡,母亲也不在人世了,对于春鸡报春的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今天,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我看到了姐姐亲手缝的春鸡,倍感亲切。我的思乡之情又泛起了涟漪。
故乡的春天,你还好吗?故乡的春鸡,你还能在孩子的胳膊上飞多久呢?
如今,疫情之下,在百无聊赖中,我的思绪此刻一直被那遥远时光里的“春鸡”牵拽着,飘飘忽忽地走了很远。好像找到了一件丢失很久的小物件一样,我用文字把它重又精心封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愿它不会再丢失。
也希望这些可爱的精灵们,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从而再次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更多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