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范例教学MEI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的
2023/1/10 来源:不详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今年七月份参加了一场为期2天的语言行为(VB)专题培训,培训老师用一下午的时间为我们讲解了孤独症领域一种新的训练方法--Naming(知名)教学。Naming是一种高阶类别的操作,它能够让人学习到没有经过直接教学教过的新奇刺激的名称。
Naming教学分为Naming技能前测、多重范例教学和Naming技能后侧三个步骤。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多重范例教学(MEI),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多重范例教学,趁热打铁,培训刚结束,我就在本机构选择了一名孤独症儿童进行简单的尝试,没想到不到2个月的时间,儿童的变化让我吃惊!我归功于多重范例教学带给儿童的巨大变化。由于这次尝试只是尝试,并不严谨,在收集数据和操作等方面存在较多干扰因素。但是,我还是想向大家呈现这一科学的训练方法。
首先,改名儿童具备进行Naming教学的先备技能,经过测试以及询问母亲儿童不具Naming能力,多重范例教学开始了:
一、准备教具
通过询问儿童的妈妈和对儿童进行命名、听指令测试,选择了五种儿童从未见过的、不认识的物品(开心果,山竹,莲蓬,菱角,桑葚),每种物品准备了四张范例图片。保证这些图片对于儿童的认知来说是全新的,儿童不会指认和命名这20张图片中的任何一个。
二、操作过程(莲藕为例)
配对桌上放着菱角,莲蓬,开心果的图片各一张,教师手里拿着一张莲蓬的图片说,“把莲蓬放到一起”,儿童配对成功,教师表扬。
指认教师随机交换桌上莲蓬、开心果、菱角的图片的位置,下指令“指莲蓬”,儿童指认成功,教师表扬。
纯命名教师拿一张莲蓬的卡片在儿童眼前出示,儿童命名成功,教师表扬。
非纯命名教师拿一张莲蓬的卡片在儿童眼前问,“这是什么”,儿童说“莲蓬”,教师表扬。
像这样四个语言操作为一个教学单元,一共有20个操作单元。
一个配对回合中用到的图片三、注意事项
1、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生错误,要对错误进行纠正。
2、每个刺激,也就是每张图片都能得到平等反应的机会。即20张图片中的每张都至少有一次配对、指认、纯命名、非纯命名的机会。
3、Naming能力建立的标准,连续两个时段90%以上/一个时段%的通过率。
我每天都会用10分钟对学生进行多重范例教学,儿童最先学会的是开心果,最后学会的是山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来不会对一张卡片反复教授指令、配对或者是命名,都是像单元教学里一样,按配对、指认、纯命名、非纯命名的顺序进行教学,儿童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因为是尝试,教师的心态比较轻松。每天10分钟的时间,教师就是按步骤过一遍,因为多重范例教学语言操作的转换间存在辅助,儿童完成的也很顺利。到九月中旬,儿童已经能%对这20张图片进行任何操作了。当然在Naming教学中还不算成功,需要对学生进行Naming技能后测。但是此时儿童发生的变化已经很大了,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喜欢多重范例教学形式,儿童会主动拿教学用的卡片让老师进行操作,在配对、指认、纯命名、非纯命名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正确率高。
(二)七月底,儿童上还有严重仿说和延时仿说的问题,无论别人说什么,儿童都会跟着说,比如在教儿童命名“妈妈”时,儿童会在教师说完提示语“这是谁”后,说,“这是谁”。再比如,教会儿童用“我用积木”提要求后,无论对什么提要求都是“我要积木”,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无实际义。但是,不到2个月的时间,儿童现在会思考问题了,比如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听者反应转对话的教学中,儿童完成地非常顺利,儿童的对话技能发展出来了,别人问问题时,儿童会用语言回答,而不是仿说问题了,用妈妈的话说,“宝贝会动脑子了”。
我承认这个例子,并不能证明儿童的对话能力的展现是多重范例教学的结果,但是儿童出现这么明显的变化是事实,这将激励我在多重范例教学的道路上继续研究,希望为更多孤独症儿童带来更多奇迹,希望多重范例教学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