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佐桥的诗歌十首封面新闻
2023/2/15 来源:不详佐桥(成都)
丈量
等待一个肮脏的街道,
随着晨雾的消散现出原形。
用响鞭抽醒怠惰的人,
做一个合格的驯兽师。
在所有人彻底卧床之前,
磨光它们的菱角和毛刺。
短暂的行尸走肉,
将最后的悲凉之雾从大洋彼岸劫走。
等待阳光向我展开,
我就死去,
化成夜空中的星,
睁大眼睛看着走向墓碑的人,
活着出,苍蝇一样的幸福。
————————————————
炉火缺失的征尘
来不及向原始的坚韧道一声珍重
来不及紧张后疏缓的喘息
来不及引燃全部的残酷烈火
那关于战争披戴的血腥外衣
无可否认
正在冷却着大地
千里之外的马的嘶鸣
每一次都与黑色的枪炮
共举残破的夕阳
我们需要来一场彻底不眠的分配
将指南针碾压成与文明一道的平行线
拒绝千里万里赶来的锈蚀
紧扭住钢铁不屈的锋锐
有多少不屈的头颅和沸腾的血液
因为,刚强
疾驶地将坚硬的骨骼
汇聚成钢铁的语言
日日夜夜朝朝暮暮
将黑夜呈现的胆战心惊
一剑戳破
有多少
沉默大地的结晶露珠
因为,倔强
以飞鸟的速度
冲破覆盖的厚重淤泥
那么多的叹息和无赖
都隐藏在这一场空前绝后的危机之中
所以锋芒需要容忍的残酷时光
以奔腾的雄性
借助风和雷电
迎接所有坚硬石头背后的星光灿烂
————————————————
一颗老树
一颗老树躲藏在另一棵老树的中间
从泥土里开始出发
一直伸展到天空
当阳光不留意错洒出一些
群蜂乱起、相拥而至
奇先生用竹耙赶着
一条流浪狗
这是正午,拴在一颗老树的枝杆上
他英姿飒爽,在高处
尽力的抵制清甜的白日
在巷口的转角
流浪狗被另一棵老树束缚着
止于这
也始于这
————————————————
丝路——最近的结点
这是一条不知疲倦的长路
她一路身穿各种宝石、珍珠
把中国、印度、希腊
三种文化用时间和空间串联着
这是文化牵着满载礼物的大象
从戈壁到绿洲
指引出来商队、僧侣士兵
还有政客
这是丝绸技术的诞生地
也是蚕桑技术、火药、指南针
冶铜术、造纸术、印刷术
生存之地
中亚、西方的物产、宗教、天文历史
开始与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
对话
她们畅所欲言
她们坦诚相待
漫漫无常的岁月
那些荒烟、蔓草、沙漠
遗忘不了朝圣者和探险家的足迹
无法模糊的是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东方夜谈的故事
乘飞毯进入你我的视野
如果暗渡陈仓是宝鸡的允儿
我想喝着西凤酒香的空气
在天台山的柱峰上
一饮“莲花顶”三味生奇花的韵味
如果这又只是传说
刚好生出了记载史册的故事
我宁愿身着周朝礼服
等候着来自未来世界的人们将之探索
埋葬在岁月之河的青铜器
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
在周礼之邦的路上挑动着
将匪夷所思的美景揽入胸怀
宣誓着人类文明不可取代的标识
在丝路的结点
我想去的第一站是宝鸡
行前最好有一个隆重的法庭宣判
判决我本人今生与这丝路文明丝路精神
相随相依
永不背叛
————————————————
等爱
暮晚倚窗而望
看见几只麻雀在空中飞扬
院角的桂花树闻势送来清香
垂直视线90度的玻璃门内
一位老妇人在厨房叮叮当当
满桌的菜肴和佳品,灶火上看见
煮熟的鸭子却在哂笑
在这苍茫的人间
草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风轻轻地吹
让满天的星光聚拢在一起
但它怎么也做不到
把一份孤独从三碗一人的桌面上拢起
然后倾进最黑暗的暮景
————————————————
动车是一首把想象提速的诗
(一)
动车开始想象了
以平稳而直接的速度想象着
从黎明到黄昏
从这里到那里
我坐在C或C上
看着列车上的乘客和乘务员
他们那陌生的脸庞
串起短暂而熟悉的乡情
在每一刻集结出亲切的呼唤
(二)
那车内的灯火
是一刻也不能疲惫的
它要载着每位旅客的疲劳或期望
直到送走要离开的人
前往另一个城市
没等跳一支光的舞曲
车内就显得沉默
而且沉默得刚刚好
每一个人都各自分发着思想
透露着提速的梦
似昙花只绽放瞬息
却不显得悲伤
在这狂奔的铁轨上
忙着运送各自的命运
(三)
你这急速的列车
将呼啸的速度覆盖在前行的气息之上
让我不能掌控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此时此刻,我只想停止一切的娱乐活动
把两行凝滞的目光,和那忘记声响的听觉
抛向窗外不断追赶的风景——
那路边的村庄、树木、山川、河流
如稍纵即逝的烟火
在刹那间,就被你抛向记忆的深处
那列车身后空出的每段距离呀
请将我投掷的每段思路扩宽吧
如果可以
顺便也减去
我曾经前行的恐惧和煎熬
————————————————
一个可怜的残废者
我不曾预备到这世间来
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非常奇怪
我以为世间并育于大地上的人,共为健全,共为天真
可,近来,我渐觉我身体手足的筋觉已被种种现实而禁锢
我每日所崇尚的揖让、进退、规行等礼貌,
犹如刑具,
无时不戕贼这本有的健全身手
我开始向一个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行进!
显然,我已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
又谈何条件让所有健全者同我一样呢?
那是何其的乖谬呀!
————————————————
蓉城
在一张地图上
我试图寻找一处地域
一处拥有十四万多平方千米的地域
岷江的中游
有人用四川话撂下一块“天府之国”
那是千万只眼睛寻找的芙蓉城
古蜀国构筑的城池
孕育着都江堰、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武侯祠
构建着这块平原腹地
在这里所有的悲欢离合
任何的流芳百世
都是季风气候亲手播下的情愫
在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建城市之后
一切的郁郁葱葱
都和清晨的旭日东升连绵在一起
安插在人们身上幸福的权利
早已扎根于历史悠久的川之腹心
美人之美
享人之享
置身于巴蜀人家
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的维度
正如翩飞的鹅毛
迎风起舞、悠闲自在
放慢了时光的速度
把生活扩散成一壶茶水的清香
————————————————
小城
在冬天小城拉着你的手
手摆脱外套
于是迎来了春天
凉廊的画容纳了这里四季的每一个昼夜
你的手在他上面提着灯
照亮第二个要来临的夜晚
于是小城端起一碗粥
递给北方和南方
他们都美丽绝伦
但又沉默孤独
风吹过小城
有一阵久远的雨滴滚落
停在了
诞生的地方
小城又睡了
这一次他睡得更沉
————————————————
自然人
我不会一开始就告诉你
她是一位美丽结实的女子
麦浪是她生活的蜜罐
也是她身披的服饰
摆在月光和日光下
绵绵青山
抵不上眼前的一块麦地
她上上下下
兴奋着
接受命中注定的一切
收麦时她触摸到了自己的身子
她将每一粒麦穗用白色围裙包裹着
在群峰之间养育
她歌唱:
峰峦麦场
流过的都是她的胜利
佐桥,本名胡娜,女,年生于四川仁寿县,现就职于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校园文联副秘书长、大众诗社理事,诗歌刊物《燎原》主编。
曾在《星星》《草地》《青年作家》《诗林》《时代文学》《剑南文学》《华西都市报》《四川作家》《文化遂宁》《诗江南》等刊物发表多篇诗歌、散文、剧本等。曾获全国第二届“国风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