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瓜果八十二菱角

2022/5/11 来源:不详

我的家乡是水乡,靠湖,春夏时节,许多水域都生了菱角。

翠绿色的菱叶,萋萋盈盈,挤挤挨挨,一蓬蓬簇拥着盘开了去。“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如一朵朵菱花浮在水面,将湖铺成一片绿色的舞台。

几只腰盆划来,采菱女穿行其间,缓缓移舟,歌声悠悠。

菱角原产于中国,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三角形小叶子连成一朵大六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白色花。

菱角是菱的果实,又名腰菱、水栗、菱实等。古时两角叫菱,四角叫芰。我的家乡多为芰。

屈原《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一名菱。秋上子黑熟时,收取,散着池中,自生矣。”

菱的生命力很强,有水便能自生不息。

家乡的红菱

菱角生吃解暑,熟食补气血,增强免疫力。《纲目拾遗》记载:“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行水、去暑、解毒”。

《滇南本草》曰:“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窍之症。”

《本草纲目·果五·芰实》载:“家菱种于陂塘……其色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老则壳黑而硬,坠入江中,谓之乌菱。”

苏轼曰:“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繫青菰裹緑盘。”

乌菱

《儒林外史》第九回,相府娄家两位公子,坐船去嘉兴探望姑姑,见到水上卖菱的景象:

“船摇着行了有几里路,见一个卖菱的船。一个小孩子摇着,摇近船来。那孩子手扶着船窗,口里说道:‘买菱那!买菱那!’船家用绳子拴了船,且秤菱角。”

二人在船上,吃着菱角赏景,倒也惬意。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有道“煨鲜菱”:

“以鸡汤滚之。上时将汤撤去一半。池中现起者才鲜,浮水面者才嫩。加新栗、白果煨烂,尤佳。或用糖亦可。作点心亦可。”

用鸡汤煨刚摘下的嫩菱角,再加入新栗子和白果。

听着都觉得这道汤鲜得不行了。

张岱《陶庵梦忆》有篇蟹会:

“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瓜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

这位吃蟹要很多配菜,而瓜果则配了风栗和风菱,即风干的栗子和菱角。

《红楼梦》里,袭人说“我只想风干栗子吃”。难怪菱角又称作水栗子,与栗子一样,风干更甜了。

清乾隆年间数学家李潢回乡,当地知县设宴为他接风。李潢生活简朴,向知县明示不吃荤,不饮酒,一切从俭。知县只好让厨师想办法弄点别致的。

厨师苦思冥想,一抬头见绿茵茵的菱角叶浮在水面,心中顿时有了灵感。他派人去湖中捞取鲜菱角,剥去外壳洗净,做成了色泽金黄、脆嫩爽口的拨丝鲜菱。

宴请那日满桌菜蔬,唯独这道拨丝鲜菱,大受李潢喜爱,连声称赞:好吃!欣然提笔写下“糖丝绵绵,乡情悠悠”八个大字。

自此这道拨丝鲜菱,便在民间传扬开去。

菱角烧毛豆

菱角既可鲜食,又可做成各式点心。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

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即新摘的嫩菱角和鸡头果,鸡头果便是芡实。

第三十九回:

那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说:“二奶奶说,叫奶奶和姑娘们别笑话要嘴吃。这个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给奶奶姑娘们吃的。”

菱粉糕,是清代南方地区的特色名点。

菱粉糕

扬州盐商童岳荐,字北砚,写了一本菜谱《北砚食单》,后人称之为《调鼎集》。里面记载了扬州菱粉糕的做法:

“老菱肉晒干,研末,和糯米粉三分,洋糖,印糕蒸,色极白润。”

菱角研磨成菱粉,混合糯米粉制成糕,加桂花、糖蒸熟,即成菱粉糕,色泽白润,甜滑美味。

吃菱角总是能想到故乡,大概是因为那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

温庭筠《南湖》云: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温庭筠游越中泛舟南湖,见铺满湖面的菱叶,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别说他泛舟湖上见到菱角,即便有时我逛市场,见有人卖菱角,眼前也会浮现“翻翻菱荇满回塘”,“菱歌清唱不胜春”的故乡景象。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人间瓜果(八十一):莲子

视频推荐:千年古村水口藏风聚气巨樟

跬步之行

昨日睡觉时间:有点晚

二班毛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