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还乡是生命的拔节成长读许冬林外
2025/2/8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一册书,往往能营造出一种纯净的氛围,读着读着,纷扰的世界远离了,一个个方块字引领着读者踏入心灵氧吧。许冬林的文字清新、明媚,其新作《外婆的石板洲》(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年3月出版)给人一种新的阅读体验,让人产生共情,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那个“我”,同样在回望自己的“石板洲”,还有洲上的外婆。
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人事多情”描写故乡的人和事,呈现出悠扬婉转、悲欣交集的人世风景和生命况味,读来有种亲切感。“外婆的世界,只是一座村庄。再大些,也不过是一座村庄牵上了另一座村庄,她的女儿家和她的娘家。一座村庄牵着另一座村庄,悠悠荡荡,便荡尽了一个乡村女人一生的时光。”在许冬林的文字里,以外婆为代表的乡村女性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勤劳质朴,眉眼间总带着一抹善良的笑意。她们身后,浮起的是一座朴素的村庄,那里有水塘,有荷叶、菱角菜……读石板洲上的文字,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仿佛一点点被唤醒,继而产生深深的共情。
《外婆的石板洲》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该书在抒发万物之美的同时,更有了深沉的生命思考。在第二辑“风物有味”里,作者不惜笔墨,对“正是河豚欲上时”发表独到见解。苏轼是有名的美食家,他的这首诗,作者是当作美食文章来读的。你看,春光融融,青竹疏朗,桃花灼灼,河塘里,戏水的鸭子游来荡去,岸边的蒌蒿和芦芽也不甘寂寞,春风一程,润雨一场,便探出了娇嫩的身躯,而此时的河豚最是肥美。春食一口鲜,对一个热爱美食的诗人来说,无疑能锦上添花。可许冬林的目光掠过河豚,往文字纵深处剖析,遥想起千年前苏东坡的起落人生。写《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时,正是苏东坡离开被贬地黄州赴京,沿着大运河北上至开封,而洄游的河豚也溯江而上。这个“向上”,不仅仅是人鱼巧合,也可以理解为苏东坡借河豚抒怀——再一次开启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悲不喜。淡泊、乐观的苏东坡也如一尾河豚,既能安坐于庙堂之上,也能纵情于乡野之中。读书不止于“书”,文字背后的人格魅力更令人动容。经许冬林的点拨,也让人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层的领悟。
写作者是幸运的,他们对来时路的回望,等于比别人多活了一世。故乡的炊烟早已散去,许冬林对故乡的回眸不仅仅是岁月复原,也是一种精神还乡,它能听见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对一个离乡人来说,每一次对当下的审视,都包含着对自己来时路的肯定、反思,甚至言和。路的尽头就是生命的原点,是一个人精神地图的起笔处。
一个写作者,对生活最重要的感恩方式,便是以文字记之。如果能让读者心灵有所触动,那更是一种幸福的传递,这也是我们每次读许冬林文字的收获。(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