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附答案

2023/10/23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2)阡陌交通交通:________

(3)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复行数十步②大道之行也

B.①其中往来种作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C.①是谓大同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大道之行也

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4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4)厌恶

2、(3分)C

3、(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4分)示例:从“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社会的关爱,所以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

[注]矧:况且。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缘溪行缘:________(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

(3)可濯足于床下濯:________(4)见辄除去辄: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第一段描写春季景物,从“忽逢桃花林”可以看出;[乙]文描写____季景物,可以印证的句子是“__________”(第二空引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4、桃花源和冷泉亭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各自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沿着,顺着(2)类(3)洗(4)就

2、(6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2)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3、(2分)夏山树为盖(或“水与阶平”)

4、(4分)桃花源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和谐安宁;冷泉亭风景秀丽,人们一看到冷泉亭,那些眼耳之尘,心舌之诟就可以摈弃。

[乙]文参考译文: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的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桃花溪: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2)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

(3)无论魏晋无论;___________(4)隐隐飞桥隔野烟隔;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色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溪》文中写桃花源景色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桃花源记》和《桃花溪》在主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同“邀”,邀请(2)全,都(3)不要说,更不必说(4)阻隔

2、(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3、(2分)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尽日随流水

4、(4分)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不同点;《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桃花溪》中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更高的追求。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入蜀记(节选)

[宋]陆游

(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宫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檥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注释]臼碓:春米的器具。日昳:太阳偏西。陂湖:积蓄水的池塘。芰:萎角。机:捕兽的工具。檥:同“舣”,使船靠岸。鼋:大鳖。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无论:____________

(3)中为阡陌相往来阡陌:____________

(4)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类: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3处)(3分)

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陆游的笔下,他人蜀时所见的“水上人家”与陶洲明的“世外桃源”颇有几分相似。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这两个地方的相似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都(2)不要说,更不必说(3)田间小路(4)像,类似

2、(3分)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

3、(4分)

(1)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路了,再也没找到原来的路。

(2)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捕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

4、(4分)①都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桃花源中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水上人家有“陂湖渺然”“芦藩茅舍”“阡陌相往来”。

②环境清幽:桃花源中“鸡犬相闻”;水上人家“寂然无人声”。

③人们都安居乐业:桃花源中“屋舍俨然”“黄发垂醫,并怡然自乐”;水上人家是屋舍“幽致”,“湖中小艇采菱”。

④都有神秘色彩:桃花源“不复得路”,再也找不到了:水上人家“道旁设机”,让人不敢接近。

[参考译文]入蜀记(节选)

(八月)十四日,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大。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能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是古代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矶,传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忽逢桃花林逢:____________(2)便舍船舍:____________

(3)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4)涉溪水涉: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心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遇到(2)舍弃(3)感叹惋惜(4)镗过

2、(4分)

(1)没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2)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3、(4分)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4、(4分)示例: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意思对即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