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里,包含着对下一年生活的美好希望
2022/9/19 来源:不详文
吴建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古代天子或诸侯,在年终时候要举行祭祀八种自然神灵的仪式,称为蜡祭。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就是腊月初八,南方人要吃腊八饭,北方人要喝腊八粥。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以作点染。”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传说很多,有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之说,有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等等。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等,不下二十多种。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黏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农村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
每逢腊七腊八,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日子,人的体质也变得较弱,简单的一款腊八粥却包含了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谓是面面俱到,同时丰富的营养可为人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数。
腊八粥的各种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于被人体吸收,老少皆宜,也可以作为日常营养配餐和调剂饮食生活的一道美食。
从我记事的日子起,母亲总是在腊月初七晚上拣豆子、剥花生、焙芝麻,半夜才睡,第二天早上很早起床,把准备好的作料掺在一起,等家人起床的时候就可以喝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了。
而今,像很多人一样,我依然钟爱腊八粥,除了眷眷如丝的亲情,还包含着对下一年生活的美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