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就是池塘的样子

2023/2/25 来源:不详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歌曲《童年》里的这一幅画面,是否勾起了你童年的记忆?

你家乡的池塘边不一定有榕树,但一定也有知了在树上鸣唱。

01池塘里只有荷花吗

开学才两周,孩子们已经在语文课上两次遇见“池”。

第一次遇见是在那篇我读小学时就有的课文——《荷花》里。课文里面出现“荷花池”“一池荷花”,其时我并没特意去讲解这个“池”,因为他们都能熟背杨万里的《小池》,知道池底有泉眼,池旁有树阴,池底有泉眼,池里有荷花,花上有蜻蜓……这首诗给了他们对池非常文艺的解读。

再一次遇到“池”是在《语文园地二》的“读读背背”中。当读到晏殊的那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时,孩子们惊讶地问我:“水池上长苔藓?不是长荷花么?”孩子们的问题令我哑然失笑。

我突然想到,孩子们从小在城里长大,他们所见到的池塘几乎都是在公园里,而荷花就是它的标配,和他们从课文里,从杨万里的诗中读到的一模一样……可他们并不知道,不是所有的池塘都有荷花;他们也不知道,没有荷花的池塘是什么样。

此时,我觉得我很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池塘。于是,我放下书本,给他们讲起了一些关于池塘,关于我的童年的小故事……

02花门下的童年

池塘是小村的标配,我的家乡何岭村也不例外。村里大大小小的池塘近十个,可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平淡无奇。既没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更没有风情万种的荷花,可她依然点亮了我的童年,丰盈了那段纯真的岁月。

家乡的池塘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名字:抱被塘、双钩塘、十里伏、花门下……

因为家乡人喜欢把菜地开垦在池塘周边,方便浇灌。于是,池塘便有了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夏天,清澈的池水中倒映着蓝天白去,碧绿的丝瓜,火红的辣椒,金黄的南瓜,紫色的茄子……瞬间定格成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景致。

在离我家最近的花门下池塘,我洗过家人的衣服,洗过妹妹们的尿布,洗过锅盖、洗过桌凳,洗过果蔬,洗过猪草,也洗过从田里插秧回来泥乎乎的双脚……

03条石上的光阴

村里的池塘都有几块伸到塘中的长条石,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浣洗衣物。最常见的情景是:几个妇女蹲在条石的一头,一边抡起大棒槌娴熟地捶打着衣物,一边说着村里的奇闻轶事,高声谈笑。

条石上还有另一番风景:夏日的傍晚,金色的晚霞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半个池塘。一群光屁股的小男孩,被妈妈按在池塘旁的石块上洗澡。妈妈们一边往孩子身上浇水擦洗,一边嘻嘻哈哈地聊天。孩子们并不安生,不时用手去打水,或是用两只脚在水中不停地踢打,水花溅到妈妈脸上,惹来妈妈一顿好揍。

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池塘的心里一定也在笑。可有时候,它也是无奈和悲伤的。因为每年,村里都会有几个孩子因为独自到塘中玩水洗澡而被溺亡……

04水浮莲和菱角

记忆中的池塘,往往养着水浮莲。顾名思义,水浮莲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偌大的水面,往往被人们用竹子隔出一个个方形,用于圈养水浮莲,以免漂移到了别家去。虽然水浮莲看上去很美,叶子碧绿,状如花瓣,但我却非常讨厌它,因为它会痒手。而我每天都要都要将捞回家的水浮莲切碎拿去煮熟喂猪!每次切完,手都痒得不得了,欲哭无泪。

除了水浮莲,池塘的水面上还密密麻麻地布满菱角。当春水涨满池塘的时候,这些野生的菱的叶片,就从水面下生长出来。它的叶子很丑陋,起初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在它开出淡淡的黄花,长出青青的菱角时,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才会注意到它。

于是,站在塘边,伸出手中的长竹竿,奋力把菱角划拉过来,三下五除十摘下果实,剥开皮,生吃。青菱的肉白白的,吃在嘴里脆脆的,带有一种甘甜和清香。

05正月初一花门下

依然是花门下池塘。

寒风呼啸的冬日,池塘上结了一层薄冰,塘边的菜园里,往日缤纷的色彩不见了,只剩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是过冬的萝卜和白菜。不变的是人们依旧来这里浣衣洗菜,尤其是正月初一,洗衣的人特别多,因为过年,辞旧迎新,全家都换上了新衣服。

也是一个正月初一,十一岁的我一大早就被妈妈从暖和的被窝里叫起来,让我把全家人换下来的脏衣服用筐挑去花门下池塘占位置,她随后就到,和我一起洗。

那天的气温很低,呵气成冰。我一步三滑地挑着脏衣服来到了雾气笼罩池塘边,一看,哈哈,真好,一个人都没有!我终于可以尽情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条石了!

正当我得意地踏上一块条石,把筐里的脏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里,脚下一滑,身子就向水里倒去。真是乐极生悲呀!我挣扎着不让自己往下沉,拼命想攀住条石,可越挣扎,身子就越往下沉。

危急之时,一个人影出现了!循着我的呼救声,他扔下肩上的锄头,飞奔过来,毫不犹豫地跳进池中,把我拉出水面,抱到岸上,然后送我回家。

救我一命的人名叫“会仔”,是同村的一位大伯。打从他把我从池中救起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和花门下池塘一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光阴似箭,沧海桑田。如今家乡的池塘很多都已不复存在,偶尔寻到一两个还在的,却已一片荒芜破败。往日的欢声笑语已经消失在时间的流里,只有那一捆捆浸泡待挑的灯芯草仍默默地候在池边。

即便如此,那一方悠悠池水,却总在我心头荡漾,映着美好的乡间风情,映着深植心底的不老乡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