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菱角 > 菱角菜谱 > > 又闻故乡粽子香

又闻故乡粽子香

2022/10/26 来源:不详

文/曾锦标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到了。

当然,端午这一天在我的湖南老家还有诸如赛龙舟、悬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挂张天师与钟馗像之类的仪式,无一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虽历经千年变迁,依然存留至今。但是,这些仪式在端午节未必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城市里,受制于各种因素,有些竟渐渐式微甚至消失了。

而吃粽子这一传统习俗,无论何时何地,一直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只有去丰富,从未被改变。

在我的老家,端午节又有大端午与小端午之分。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是要回娘家送粽子,并与亲人们一起欢度佳节的;农历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一般是母亲给已出嫁的女儿送粽子,但这一习俗已慢慢不常见,且也远没有小端午隆重热闹和受重视。

由此,突然又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书上见到过的一句俗语,“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这对于长期居住在南方的人而言,或许无法理解,因为端午正值仲夏时节,南方已步入炎热之际,哪里还可能用得上寒衣?但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北方地带来说,端午前后恰逢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故而御寒的衣物也不会早早收起,是为备不时之需。看来,是寒是暑?粽子应该算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物。

毫不夸张地说,吃粽子就是端午节的一个标配。没有吃上粽子,似乎就意味着没有过端午节;或者说,就像身体上哪里缺了某一样东西,总感觉左右不自在。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曾经数次见过母亲包粽子。

包粽子,粽叶、棕树叶、糯米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粽叶在南方很常见,它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气味恬淡清香,闻起来如置身于大自然一般;棕树叶一般事先焯过水,晒干后成绳状,主要用于捆绑粽子;糯米则是粽子的核心食材,直接入口之物,自然无需赘言。

通常大约在端午节两三天前,母亲就要从集市上买些粽叶回来,因为新鲜的粽叶上有毛,必须放置水中浸泡,据说这样做生脆的叶子会柔软一点,更方便包粽子。如果马上要用,那就得在清水中用刷子将粽叶的背反两面反复刷洗;如果不急着用,必须一天一换水,否则就会变成黄黑色,并发出难闻的味道;如果没有用完,粽叶也可以晒干收藏起来,待到需要的时候,放置水中浸泡一天,即可使用了。

印象中,包粽子往往都是母亲的独角戏,因为家里人多消耗大,加之还得送亲戚和左邻右舍,每年的这个时候,母亲似乎都要包上一整天。母亲包的大多是碱水粽,也就是没有任何其他食品添加物,纯粹的糯米制作而成,也称白粽。

先将一大盆糯米用水冲洗几遍(偶尔也要提前浸泡一两小时),里面再加点小苏打(可使糯米粘稠且好吃)。然后搭叶,往往是两片粽叶搭在一块,做成圆锥形,将一根筷子插在其中,然后往里面填充糯米,不停地用筷子搅拌且使劲往里戳,使之越发紧实,这样煮熟后才会也有嚼劲。最后抹平、用力压几下,包起来、捆好,一个菱角分明、圆鼓鼓的粽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包粽子的时候,母亲往往十分专注,很少与他人言语,仿佛一不留神就会打破这种约定俗成的宁静。那般郑重其事的神情,似乎在无声地表达着对传统节日最朴素的情感和虔诚。以至于多少年后,一到端午节,母亲包粽子的情形便会恰到时机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

全部做好后,便在煮粽子的大锅中放入做好的粽子,加入的水须没过粽子,大火煮开后约2小时,然后转小火煮1个小时左右即可。等待粽熟,也是一个很值得怀念的过程,那时候毕竟缺吃少穿,能有粽子吃,那是何等的让人期待!粽香满屋之际,也是垂涎欲滴之时。

待到粽子煮熟,我们兄弟几个便会迫不及待揭开盖子,也不管烫手,拿出一个猴急猴急地剥开,带着粽叶淡淡的清香,黄澄澄的粽子显得饱满、圆润,更让人食欲大开,一口下去,满口余香,当是人间至味!如果家境好点,还可蘸上点白糖,咯吱咯吱响,好吃又好玩。那个时候,母亲便会一边瞅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模样,一边志得意满地说:鬼崽崽,莫果样急啰,多得很呢!

6月13日,荔湾区东漖街道芳和花园社区给居民派粽子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喻汤铭明摄(图文无关)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们10多年了,妻子也已顺利地接过了她的衣钵,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总会包上一些粽子。粽子的种类也已不限于当年,有绿豆的、红豆的、红枣的、花生的、莲子的、叉烧的......,而且形状不一、花样百出。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视觉中国(署名除外)

责编

谢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