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组团到鹤山市两镇进行文旅和电商采
2022/12/2 来源:不详为更好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商家互联网+营销渠道,提升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开阔同学们视野,激发同学们创业创新热情,年10月23日,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组织了“行走鹤山市龙口镇、古劳镇文旅与电商采风”活动。
活动由文化学者、旅游管理专家、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点导师、江门市旅游发展促进会负责人何岩策动,苏芳芳老师为领队,组32名五邑大学师生代表参加,同时还邀请江门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马丹,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东武副院长,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何浏老师共同加入,希望以此帮助同学们扩大社会视野,筑牢互联网+。鹤山市广电文化旅游体育局和古劳镇政府及龙口镇政府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并派员全程陪同采风。
师生代表们先后对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霄乡鲜俾族文化古村、温三爷牛世家餐厅、古劳西江烧鹅(绿亭湾美食城)、古劳水乡华侨城、梁赞故居、古劳镇上升村、李氏宗祠、李家成故居、福兴酒楼等企业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风,并进行线上直播。
这次采风活动收获颇丰。大家不仅清晰的了解了“珠三角最后的原生态水乡”-鹤山市古劳水乡和龙口镇的文化底蕴,更深刻的理解水乡地理环境对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领略到了侨乡的另一番美景和现代化建设推动的力量,开拓了视野,提高了专业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整理文案思路,挖掘文化信息,运用所学理论去推动旅游文化传播;并通过新媒体推广宣传和电商渠道销售,进一步提升企业认知度,助力企业发展。
相关链接
01
●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03月23日,地位于鹤山市龙口镇龙口大道,经营范围包括农业养殖技术开发、咨询、交流和推广;养殖、销售:牛;农副产品收购、销售。
02
●霄乡鲜俾族文化古村:位于鹤山市龙口镇的霄南鲜卑古村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已有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省古村落。霄南古村落由霄乡和南安两条村组成,其中霄乡村民以源姓为主,霄乡源氏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后裔。
03
●温三爷牛世家餐厅:温三爷牛世家源于鹤山龙口霄乡饭店·年三代人的坚持成就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牛品牌,自家牛场,牛肉新鲜不隔夜,牛场有安格斯牛秦川牛、本地土黄牛、骆峰牛、西门塔尔牛、水牛可谓牛多势众。
04
●古劳西江烧鹅(绿亭湾美食城):古劳西江烧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清末年间,由祖籍鹤山市双合镇百块村人麦全福创始,当时双合镇几乎家家户户饲养黑鬃草鹅,并且逢年过节喜庆吉事都有宰鹅烧制的传统习惯,麦全福从小开始学制烧鹅,通过无数专研和实践,摸索了不吹气烧制的独特方法。此后由其儿子麦达光传授给徒弟第三代承传人叶健雄,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沿用至今。由于叶健雄是鹤山古劳人,学艺后回到家乡将这门独特的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并且成功注册了“古劳西江烧鹅”商标。
目前,叶健雄还将古劳西江烧鹅进行品牌打造,还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发展壮大,现已有农庄一家,直营店4家,加盟店16家。古劳西江烧鹅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俨然成为鹤山的代表性美食。尤其是其不吹气不上色素的传统制作技艺,在业界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05
●华侨城古劳水乡华侨城:华侨城古劳水乡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是华侨城集团推出的全新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创新融合项目,是年广东省重点文旅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江门“全力打造文旅千亿产业,抓好龙头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以“自由流淌的水乡生活”为主题,将“古劳水乡”打造成为中国最美岭南水乡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标杆。项目整体规划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约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核心景区(包含三大组团)、农业文化
遗产活化区和咏春文化遗产活化区。项目建设成熟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量达至万人次。年国庆中秋启幕的华侨城古劳水乡一期首开区主要包括古劳水乡宾客中心、“横海游梦”游船以及演艺活动等主要体验服务项目。除首开区外,其余如童梦村、乡野时光大草坪、上古劳圩滨水商业街等
将于年国庆陆续建成开放。
06
●梁赞故居:梁赞(—),鹤山古劳人,是晚清著名武术家,于清光绪初在赞生堂内收徒传技,除其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有陈华顺、陈桂、雷汝济等。梁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梁赞故居是传统广府式三间两廊建筑,占地平方米,平面方形,砖木结构,房屋工艺有木雕、灰塑、彩绘等,整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年,古劳镇委镇政府对梁赞故居进行了全面修葺,并兴建以咏春文化为主题的梁赞文化公园。现故居内设置四个展馆,分别有:梁赞宗师的生平、习武
经历、行医事迹等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宗师使用过的“六点半棍”、“木人桩”等器物,以及国内外咏春拳弟子与梁赞宗师二传、三传嫡系弟子的画像,还包括有冯振、叶问、李小龙等一批咏春拳武术家的雕像。每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咏春拳传人都会到梁赞故
居寻根拜祖,古劳梁赞故居也成为了全世界咏春拳传人向往的圣地,梁赞所创的偏身咏春拳,体现了止戈为武,谦恭平和的武德,展现了刚柔相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成为古劳的宝贵精神财富。
07
●古劳镇上升村:上升村位于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东南部,西江从村东流过,与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隔江相望,是古劳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夹腾龙”的发源地,辖下33条自然村,户籍人口多人,耕地多亩,鱼塘多亩,农业生产以水产养殖为主,先后获评“广东名村”“广东省古村落”。近年来,古劳镇致力将上升村创建为宜游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不断完善水乡内部、外部及周边多方面的综合配套建设、抓好乡村环境保护,提高旅游服务功能,打造高水准的水乡文化慢生活旅游区。包括建设王老吉凉茶博物馆、南湾祖文化公园;修复具有水乡特色的石板桥、二渡桥、头渡桥古村落;盘活闲置房屋,发展特色民宿,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有文化记忆;升级改造旧仁和学校,建成水墨艺术民宿;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夹腾龙”,建成龙舟主题文化公园,提升沙坪河景观等。
08
●李氏宗祠:上升村民风淳朴,自古以来便对宗枝纪念尤为看重。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年秋,在上世纪20年代因台风袭击而倒塌,于民国戊辰年(年)在村民集资及海外华侨的热心捐献下重建,年11月再次进行修葺。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李氏宗祠曾作为上升小学及上升中学的校址,顶峰时期在校学生达到多人。该校曾培育出不少杰出人才,两届残奥会游泳项目金牌得主李汉华也曾在此就读。现时宗祠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采用传统的殿式结构建筑。前后三堂,中间为露天大天井,龙背大盖屋顶,龙吐珠背,大锅耳偏背,众多的花岗岩石座,鼎顶坤甸楠木,横竖梁柱结构,浮雕青砖外墙,绘有各式各样的风景画及龙凤图案等,展现了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风格。
09
●李家成故居:李家成故居也称李氏故居,位于古劳水乡上升二度桥村,属于典型清代古建筑,由八座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的院落,是由李氏家族创始人李石朋的父亲李家成(~年)于清末时期所建,占地面积2平方米,当地人俗称为“八座”,其中有七座为住宅,另外一座为书厅,都是为大小布局相同的三间两廓平房,且各自独立,整齐地分为两排。故居的每座屋脊、
屋檐都是以博古和灰雕作为装饰,具有南方民居传统特色,现存尚好。拥有百年历史的李家成故居是鹤山市政府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家族在香港属于名门望族,名声显赫,创造了百年传奇。早在19世纪末,李家成之子李石朋在香港开设了和发船务公司,为李氏家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从李石朋开始至今,李氏家族人才辈出,相继涌现出众多的社会精英,社会成就覆盖香港政治、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公益事业等方方面面。李
氏家族声誉如日中天,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香港“洛克菲勒”家族,80年代被称为“香港最后的贵族”,90年代被称为“李氏王朝”。其家族的成员更创造了香港众多的“第一”:如香港第一代华人银行家、香港高等法院首位华人法官、“香港联交所之父”等等,被誉为“一门俊杰,五代豪门”: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前筹备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大紫荆勋章获得者李福善、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国能、香港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香港教育统筹局原局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国章等叱咤香港各个领域的巨子,其作用巨大,影响深远。李氏家族成员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缘。早在19世纪初,李石朋就在二度桥创办石义塾,又开办了贫童教养院,对入院儿童的学习生活全部免费。“作”“福”“国”“民”是李石朋
为李家后代设定的字辈排序,也是李家报效国家为民作福的崇高理想,成为李氏家族事业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和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李氏后人捐资社会教育福利事业的资金超过多万元,深受家乡人民称赞。
10
●福兴酒楼(鱼皮角):古劳鱼皮角是鹤山古劳镇及其周边地区流行的早餐食品。吃一份鱼皮角,配一份鱼茸粥,就是“水区”人独具特色的早餐。经济实惠,又新鲜可口,元气满满地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传说当地州官到广桥墟巡察,时值晌午,饥肠辘辘之际,见有一间茶水店,便进店询问。店家见是个当官的,心里犯难,不知以何美食招待。正在此时,见大水缸里恰好养有两条四斤来重的鲩鱼,于是灵机一动,把鱼放血干净,三下五落二剥下鱼皮,切好鱼肉,剁成肉团,后把鱼皮切成长宽二寸小块,两条鱼共切三十八块,把已调好味料的鱼肉团按分量放在小鱼皮之中,再用五寸长的短线缝合鱼皮,线尾塞入角肉之中,留寸把长线头以便进食。一切工序完毕,店主将三十八只鱼角分两碟加火蒸熟,煮熟后的鱼皮角其形象似水乡河涌里长着的水菱角。
州官正迫不及待地伸手往碟里拿角,店主笑而阻之曰:“大人且慢。”接着教他吃角的顺序:先用手拈住角的线头,然后往装有佐料味的小碟点一下,再进食,一角完之可剩一线。
州官吃用之后,叹为美食,并留下“佳肴清甜爽脆韧,广桥一线鱼皮角”的对联,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常说:“没吃上鱼皮角者不算到过围墩水乡”。
古劳鱼皮角的制作技艺,包括搓粉、片皮、捣馅、包馅、蒸煮一系列程序。首先是搓粉。外皮粉料选用木薯粉与澄面,用95摄氏度的热水搅拌。水温太高则会搓不开,水温不够会影响口感。片皮,用菜刀,特别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
制作鱼皮角馅的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鲮鱼或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10多种配料捣制。包馅只需把中间稍微捏紧即可,然后放入蒸笼中用猛火蒸熟15分钟,刚好把馅料蒸熟。出锅的鱼皮角鱼香扑鼻,肉香醉人,绝无鱼腥味。进食时,一口一个,不流不溢,滑腻爽口,齿颊留香,可配酱油、或者甜醋,更为美味。古劳水乡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制作鱼皮角。在古劳水乡双桥横海村的农家里,每逢节假日外出的亲友都回来一起制作鱼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