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湖州白露,去菱湖吃菱角,追忆那七
2022/5/15 来源:不详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m.39.net/pf/a_7805810.html夜读①
夜读②
夜读③
夜读④夜读⑤
夜读⑥
夜读⑦
夜读⑧夜读⑨
夜读⑩
夜读?
夜读?夜读?
夜读?
夜读?
夜读?夜读?
夜读?
夜读?
夜读?夜读?
夜读?
夜读?
夜读?夜读?
夜读?
夜读?
夜读?
SeventytwohalfbridgesofLinghu
菱湖的七十二爿半桥
文俞樾
白露到了,秋天近了。今天我们“手绘湖州二十四节气”系列,要去菱湖看看。
老底子湖州人在白露这一天要吃菱角,吃菱角当然要去菱湖,这个以“菱”命名的地方。说起来,古代江南人仿佛就生活在《诗经》的诗意里。苏州的“蘇”,草荡中游鱼绕禾;湖州的“菰”,菰米做成雕胡饭,袅袅炊烟;嘉兴的“禾”,嘉禾天下安;荻港的“荻”,荻花秋瑟瑟;菱湖的“菱”,红蓼汀中叹香菱。正是百味蒹葭,千露成霜。今天我们就听上江南曲,人在画中游,用这幅手绘画去菱湖巡桥。
其实很早就想画菱湖了,因为亲戚朋友中有很多的菱湖人,只是一直不敢画,因为菱湖最有名的七十二爿半桥,数量实在是庞大,每座桥又都有历史典故,形态上也各不相同。如果说上海是“万国建筑博览会”,那么菱湖就是“万桥博览会”。这一期终于一咬牙耗时半个月,把这七十二爿半的桥全部绘制出来。
说到菱湖的桥,现在保存得最大、最好,也是菱湖人最熟悉的就是这座“安澜桥”。58.5米的长度,4.5米的宽度,6米的高度,比湖州城北门外的潘公桥长出1米,跟双林的三桥相比,安澜桥在长宽都长出5-6米。而相比比杭州西湖的断桥(老桥)长了20米,宽了1米;比苏州最有名的乌鹊桥长了33米,所以放在整个古代江南来说,菱湖的安澜桥也都排的进“巨桥”的第一梯队。以至于“安澜步月”为清时菱湖八景的第一景。
“八月澄波分外寒,女郎踏月上安澜。晶宫不受妲娥妒,水色开光总一般。”
菱湖最古老的一座桥可能得算是秀溪桥了,也就是我画中的务桥。相传是中唐(年)湖州刺史崔元亮建的,这一年对于菱湖来说非常重要,安史之乱之后大量的中原人逃到了江南,江南这片土地从地广人稀一下子变得地狭人稠,对于当时地方官来说,人多了税收多了,土地就可以盘活,所以崔元亮这位湖州刺史就在菱湖造桥修塘,取名凌波塘,也叫作秀溪,这座桥就被称作了“秀溪桥”。
到了宋代,秀溪桥的北侧建起了务署,这块地界就被称为“务地”,桥也就被称为了“务桥”。务桥的两岸不得了,商贾云集,尤其是孙家廊市,狭窄的江南水乡通道之间成了最闹猛的水市。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林家铺子》拍摄的时候就是把这座桥的南北,选为外景及龙园茶馆内景地。对了,这一带文人集中,吴昌硕的岳父家就在附近。
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菱湖的桥密集程度用当地话讲,叫“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也就是说,江南别处都是赏单独的桥,而老菱湖是以桥的组合形式呈现出美感的。我个人觉得最美的一组桥是西湖墩群的这一个组团。
安澜桥以南这片水域古时候很开阔,所以被称为西湖。西湖上分布着很多的墩子,这是桥将这些墩子串联起来。以安澜桥为起点朝南走,第一座桥叫乾元桥,之所以叫乾元,是因为《周易》,如果我们把整个菱湖看作是一个八卦图的话,(事实上菱湖的九墩十三浜,也正是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卦象),而这座桥就是乾卦初始的位置,所以取名乾元桥。它也叫“栅口桥”,因为南宋设四栅时为北栅口。
过乾元桥往南穿过星桥港,可跨越星桥,这个名字已经不能考证了,但是我个人推测,跟这座桥的造法有关系,这座桥是间石造法——武康紫石间花岗石。武康石是古代中国很著名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石材,主要有武康黄和武康紫两种石头,这座桥的主体是武康紫,一种纯紫色的石头,花岗石则不同,密密麻麻会有不同的点状的花纹。也就是说,在武康紫石的纯紫色映衬下,花岗石(尤其是五莲红)星空的感觉就会出现,这座桥被称作“星桥”的视觉效果就出来了,如果花岗石中有萤石伴生,那么到了晚上,吸纳了一天光华的桥面,真的会有点点星辰出现。这座桥太美了,以至于向东延伸出去的河道被称作星桥港和星桥河。
过了星桥再往南就是望湖桥,这座桥很有意思,站在桥上往西望能望见西湖,往东能望到市河,所以,这座桥就可以被称作“望湖桥”,也可以被称作“望河桥”。古时候,桥北多丝绸棉花店,桥南多茶叶南北货。
过了望湖桥就要往西斜着走,自然就要过一座“斜桥”,因为他对面是状元桥,所以也叫探花桥。这座桥也很独特,桥上有座庙,供奉武帝(关羽)财神,立为财神庙,不光是正月迎送财神时祭祀,周围人走过路过都拜上一拜,这座庙的香火当年一定很好。
过了探花桥转而向北,是一座利济桥,“利交通济民生”,桥南边孔大梁西侧印刻“桥下不许扒螺掏沙”,简单易懂,也说明此处水势湍急,暗流涌动,时常造成意外。
利济桥链接着大西栅和南湖西墩,再往北是北湖西墩,也就是梅水墩,这里的桥叫长生桥,因为长生桥以北就是放生庵,放生方能长生,有舍才有得是古时候人的一种信仰,李白曾说“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正是这座桥名的破解。
再往北过襟带桥,在旭日或夕阳下,花岗石造的桥梁呈金带于碧水蓝天中,故名金带桥,也叫襟带桥。同时等待夕阳西下后夜幕降临,从金带桥上,湖的这边向对岸望去,正好看到刚才说到星桥的星光熠熠,你想像一下,星空下菱湖的西湖美不美?
最后过太平桥回到安澜桥,回看这一路,你经过了闹市人流,经过信仰朝奉,经过舍得放下,经过天工图画,安澜桥下碧水青,你心中有再大的波澜是不是已经水波不兴,真正的“安澜”了?
这还只是七十二爿半桥中的一角,菱湖的桥还有一种有趣的形态,就是“一步两爿桥”,比如北圣宫外的这座双龙桥,也叫八字桥。这处地方正好是几条河港交汊之所,怎么用最巧妙的设计沟通三河三岸呢?就是东西同时造桥,中间再相连,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东西各有一条龙的双龙桥。
另外还有一座“一步两爿桥”,在育婴堂的西南,最早叫宋家桥,道光十八年,湖州的钮福保夺了状元,整个湖州府都沸腾了,恰好这座桥在重建,所以新桥干脆称为“夺魁桥”,这座桥横跨河流,同时西北角还有一个小浜,所以延伸过去之后另造了一座小桥,母桥和子桥连接,也成了“一步两爿桥”。
同时这个区域之内,有云水光中桥、鱼桥、太平桥,这样一来,中间的这座桥“狮子桥”可以去往四面八方,所以也被称作“四至桥”。原本的港汊纵横之地反倒成了四通八达之所。“三里二村庄,村口都造桥。”“三步一拱,五步一桥。”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桥都说完,但是有一类要着重提一下,那就是“菱湖的文脉”反应在了很多桥上,刚才讲到过的除了“夺魁桥”“探花桥”,还有“榜眼厅东南二木桥”“状元桥”等等,甚至延伸出了很多的“文脉经济”。比如状元桥,一开始叫上元桥,后来因为菱湖出了王以衔这样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胜数,所以就干脆改名叫状元桥了。说到王以衔,之前我们在讲湖州牌楼街那期着重讲过他和他的兄弟王以鋙,跟乾隆、和珅、纪晓岚他们之间的趣事,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菱湖王家的门厅里还挂着一幅纪晓岚写给王以衔母亲贺寿的对联,“多子两魁天下士,大年三历太平朝”。而状元桥到探花桥这一带,古时候非常繁华,叫做“斜桥河市廊”,有点像南浔的百间楼,河岸两旁是门廊,廊下都是下店上住。
有名的像:永福康茶食店、沈阿祥羊肉店、杨永泰豆腐店、宜园茶馆、吴桐泰广货店、泰丰祥桐漆店、夏永泰炒货店,义咏酱酒店、新号酱酒店、第一楼茶馆、酒肆、杨宝珠浆粽店、濮顺山糕糰点心店、沈炳富楮烛店、纸马店、当铺、烟什店,鱼行、丝行、南北货商铺等等,状元桥和斜桥东廊沿河另有干栏式店数以百计,一直延绵到永安桥一带,而永安桥堍的最后一家店叫做“震远茶食作坊”,菱湖人沈震远在年左右开的,没错,就是后来的湖州震远同。
震远同先是在菱湖的餐饮江湖中脱颖而出、一震而远,继而到了湖州城也站得住脚跟,到现在年的历史,可以说,湖州茶食的根在菱湖,就是那么多的各色小吃,才让震远同博采众长有了多项的技艺在身。后来震远同的一名学徒叫做诸光潮,在震远同跟着方幼时学了三年后,自己出去开了一家粽子店(粽子技艺是震远同项技艺中的一项),对,就是后来的“诸老大”,再后来有两个嘉兴来到学徒跟着诸老大学习,朱庆堂和冯昌年,三年后去嘉兴开了粽子店,对,就是后来的“五芳斋”。
所以,菱湖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菱湖人崇文,建了奎章阁、龙湖书院等等培养出那么多的状元榜眼探花郎。同时又是一片好吃之地,延伸出了那么多的老字号。
来源:湖州山海经
编辑:朱国俊
湖图
秋水共长天一色
南太湖号拍客:苕溪渔隐
南太湖号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