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赫山勾勒土地改革路径唤醒乡村发展
2023/1/30 来源:不详赫山区泉交河镇,农民在田间用扫帚扫匀泥浆。
红网时刻记者王新凤通讯员龙旻敏益阳报道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年起,益阳市赫山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高效发挥现有农业资源作用,乡村发展活力大大增强。
数据显示,目前赫山区已累计成交土地租赁订单81笔,成交金额.42万元,成交面积2.37万亩,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土地资源实现数字化
今年春耕,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村民谭国华比往年要忙碌得多。记者前来采访时,谭国华正带着几个工人挽着裤脚、光着脚丫在泥浆田里撒播谷种。
谭国华是一个“老农民”,守着自家几亩地耕作了大半辈子,但收入始终不高。他深知,农业必须规模化经营,才能降本增效。
穷则思变。今年,谭国华与新松树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租赁合同,化零为整,种植余亩水稻,实现了由小农户变身种粮大户的“逆袭”。
“现在种植面积大,机械化耕作很方便,管理起来也轻松,预计今年纯收入能超过20万元。”谭国华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谭国华的“逆袭”是赫山区通过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抓住土地经营权流转这一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环节、培植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小小例证。
为放活经营权,提升土地产出率,赫山区抓住益阳市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的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数字化改革工作,从年10月开始,在泉交河镇5个村(菱角岔村、新松树桥村、新林村、来仪湖村、奎星村)先行试点。
农村土地经营权数字化改革具体怎么改?
“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就是把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包装、挂网、租赁,收益按入股份额数字化分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生产、经营,推动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实质化、流转经营规模化、生产效益最大化,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据赫山区经管站党组书记、站长周湘桃介绍,通过这项改革,可以同时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益,有利于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时下的赫山区,从以往的“户户包田”,到如今的村集体资产“人人持股”,新的改革正激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改革让群众尽享实惠
土地进行数字化改革,农民的利益要放在首位。农民作为推进改革的主体,认识不到位、态度不支持就难以推动改革进程。
屋场会上,听说要把自己的土地租出去,村民们意见不一。对于常年不在家,在外务工的村民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家里的土地有人种,不怕撂荒,还能有几百到几千的收入,自己外出务工,也可以挣不少钱。但也有部分老农对土地的眷恋根深蒂固,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
“这次改革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村里如何保障我们的权益?”“我还想继续种田怎么搞?”
……
为打消农户顾虑,改革工作前期,泉交河镇级层面多次召开碰头会、调度会,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村级层面召开村“两委”会、屋场会。镇村干部通过挨家挨户“磨嘴皮子”,耐心细致讲解政策,逐步统一了农户思想。
“这是个好事情,我年纪大了,儿子媳妇都在外工作,土地流转后我还有租金和分红,我坚决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屋场会现场,一老党员带头表态。
对农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