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李渔闲情偶寄获知食以蔬为大并须管

2023/2/23 来源:不详

#我的年度书单#

今年得闲,翻出李渔的名著《闲情偶寄》细读,获知一日三餐应食以蔬为大,并须管住这张嘴。

食以蔬为大

瓜,茄,瓠,芋,好菜蔬,既可做菜肴,又可当饭食,连古人也钟爱。

祖先做菜蔬的方法挺简单,无非用锅烹煮,其原则是保持原生态,不淹没其与生俱来的特质。

老人家们堪称“吃货”!而后生之我们多以瓠芋等物作“搞头”,是“辅料”,是否有暴殄天物之嫌?

《闲情偶寄》云:瓜、茄、瓠、芋诸物,菜之结而为实者也。实则不止当菜,兼作饭矣。增一簋菜,可省数合粮者,诸物是也。一事两用,何俭如之?贫家购此,同于籴粟。

但食之各有其法:煮冬瓜、丝瓜忌太生,煮王瓜、甜瓜忌太熟;煮茄、瓠利用酱醋,而不宜盐;煮芋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

生活艺朮家李渔特喜吃萝卜,且宁愿因食此生“嗳”遭人白眼而不改。

他视萝卜为“君子”,有如“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

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

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

李渔认为:馔食之中,蔬食第一,谷食第二,肉食第三。可见其为“自然派”。

吾等原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大”,看来是误解了古人。

也许处于“温饱线”上时是“食以谷为大”,而跃上“小康线”之后才“食以蔬为大”吧。

不过,李渔一生处在“小康线”上的时日并不多呢。这更说明他“以蔬为大”意志的坚定。

“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曰豆芽;其最秽者,则莫如家种之菜。”《闲情偶寄》如是说。

古时最净的笋、蕈和豆芽,现如今也很难说。笋子为求漂亮用药泡过,蕈子谋求增产是下了菌种,豆芽菜也有可能是用了“发药”的。哎哟哟,每想至此,恨不得甩自己几嘴巴:就怪你馋,非吃不可么?

静下心来比较比较,菜蔬之中,我以为还是吃埋头在地底下生长的芋、山药、土豆、红薯、花生、莲藕等稍稍放心些。

等而下之,则是“无人管”的菱角、莲米、野生蕈、葛、自生笋等物。

再下,没有喷过药的瓠子、苦瓜、冬瓜、丝瓜、青瓜、翠瓜、金瓜、乌瓜、萝卜、胡萝卜、地瓜、扁豆、罡豆、高笋等。

至于人体最需要的绿叶蔬菜,也是害虫最喜欢吃的,有条件的吃野菜当然最理想,如吾等可怜人没条件的,则只能指望菜农发善心少喷点农药,尽量不用激素,我们“虫口夺食”,选择有虫蛀点的菜买,买回后多用盐水、淘米水泡泡,能“褪毒”多少算多少,给点自我安慰罢了。

管住这张嘴

“人”这东西,因为多了个好使的脑子,便成了高级动物。

这就应该满足了吧?可上帝又给他配置了无与伦比的口腹。

我们周边的:草木、山石没长口腹,同样长得好好的,为何人要置有口与腹?

既生有口、腹这俩物件也就算了,理该像鱼一样有池水、像知了一样有朝露就得了,为何还要配以无底洞般的嗜欲?

嗜欲即贪欲之源,人之恶多由此生啊!

崇尚自然,不仅仅是身子贴近,精神贴近,而且机体的五脏六腑都要贴近。

人来自自然,百年之后还得回归自然,活在世间的几十百把年岂能疏离自然?尤其是口腹肠胃,应尽量多食多饮自然之物,即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吧。

其实世间即存现实的榜样:老道、高僧,只是我们不愿效仿而已,因为我们总是管不住嘴,亦即管不住我们的嗜欲。

可这填不满的深壑也有克星。

工业的污染,农业的“转型”,把这来自大自然的蔬食给污染了!

这就是又一今不如古之处。原本水灵灵饱含土腥味与雨露香的蔬菜,却因种植过程中的偷懒给毁掉,而且疑及“有毒”、不敢吃又不得不吃而吃得疑窦丛生、胆战心惊。

“洗菜之法,入水宜久,久则干者浸透而易去;洗叶用刷,刷则高低曲折处皆可到,始能涤尽无遗。若是,则菜之本质净矣。”

古时一无污染,二无激素,洗菜尚且如此过细,今之蔬菜全当化肥、农药、激素浸润出来的,我们即使用盐水、淘米水淘洗,又何能洗净深入蔬菜骨子里的“毒素”?

若换作古人,他们岂敢下箸?

照我看来,对于我们这代“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下游的”无所不吃的人,是该有克星来遏制遏制,以便我们重拾起人类的敬畏之心,在饕餮之时有所顾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