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水乡的菱角,新鲜美味,香味扑鼻,充满

2025/2/8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224253368299847&wfr=spider&for=pc

每年秋日,身居青藏高原的我,总要亿起苏北水乡的菱角。许多年来,我吃过不少地方的菱,有杭嘉湖平原的馄饨菱、水红菱、扒菱,有邵伯湖的“大家马”,广西的三角菱,还有河北白洋淀、山东东平湖、昆明滇池乃至广东廉州出的菱。然而,在感情上,我只爱故乡的菱。“美不美,家乡水”,故乡的菱伴随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无论它风帐好坏都受到我的偏爱,何况它确乎美于其它地方的菱。我写过几首《儿时杂咏》,其一是:“披養戴笠弄轻舟,舞掉挥篱荡里游。一笸新菱河水煮,夜凉如水入新秋。”

那是在故乡的一个农村,我忘不了姑娘们坐在木盆中,荡游在菱棵里摘新菱的情景。那时,我跟父亲在吃了上顿找下顿的生活之中,饭菜常常是靠我在泥涂中拾来的螺蛳、蚬子或稻田捉来的青蛙换来的。我也曾以摘菱的劳动换取几餐饭的报酬。有一次断炊,夜里下河偷了一篮菱,才跟父亲填足了钝辘一天的饥肠。从那时起,我便特别爱起菱来。

以后,辗转流徒,解放后到了北方,又到西北。二十年和菱绝了缘。可是思想上却反而愈亲切,因为我在怀恋之际,是用探索来安慰我的渴念的。于是,古今中外,文史动植,广为搜求,竟然发现菱是一种十分有趣的食品。原来,菱是我国原产。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曾掘出过萎实,那是七千年前的事了。年,在距嘉兴南湖十五华里的马家浜遗址,和湖州东南钱山洋都曾出土过碳化,也都已五六千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伴随那一具轰动中外的女尸,也出土过一批菱实,那也已有两千年。据生物学家推断,一万多年前菱就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湖泊中了。

其实,欧洲也有菱,多瑙河三角洲一带曾以圆叶欧菱作粮,只是现在分布面小了。国外的植物学家认为这是菱的适应能力不强,或是它不能异花授粉,或是它的繁殖力弱。我国的实践回答却不同。菱虽是喜暖植物,不耐霜冻,但是只要条件适宜,却是要求不高,死水活水都能长,分蘖能力强,每株母本能分藥出百多棵菱蔓。产量也不低,亩产可达~斤,多达千斤以上。

而嘉兴南湖萎虽易退化,适应性却广,不但引种到了湖南、云南,甚至在日本北海道也落户了。在我国,北至嫩江有野菱分布,高达米的川滇高原上的泸沽湖中也有菱角飘香。连明代李时珍都观察到“菱落泥中,最易生发”,怎么能说菱的适应能力不强呢。我认为,在一切追求现代化而不顾公害对水域污染的欧洲,必然迫使菱角日趋减少,全然归罪于菱本身是太不公平了。

总之,菱在我国,生命力很强,至今繁衍不衰,种植地域还在扩大。植物学家鉴定,菱科只有菱属一属,我国有五种,看起来似乎很多,仅颜色就有红、绿、榻紫、黑等许多。菱红和范红一样,还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唐代李德裕点书诏,都用菱红纸,见于《海录碎事》。这种纸现在不见了,解放前上海烟纸店多售,为办喜事时所常用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