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middot印象磷溪仙美村,
2022/5/17 来源:不详仙美村
有时候错过了季节,等待,或许是冥冥之中一种特别的安排。一年前来到这里,菱角季刚过,那时候一直感叹,怎么可以这般错过。一年后,相约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感触的,都浓缩在这一块小小的菱角。
视频:潮州菱角
取景:磷溪镇仙美村
仙美村仙美村位于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俗称“山尾李”。一个近年悠久历史的古朴小山村,依七屏山之尾,傍金山溪之中,以农耕为主,半原生态的小乡村至今保留了多处明、清时代的老建筑。因地处七屏山脉山羊之末,故称山尾,又因与附近仙美黄易混,故迹称“山尾李”、“大山尾”。
仙美村仙美村依山傍水,面临韩江东溪支流金山溪,盛产水果和菱角(闻名潮汕的金珠池菱角就产在这里)。
金珠池菱角
仙美村:金山溪水,传说为唐朝韩愈教民治渍开挖而成,为平地起水河道,位于韩江下游东面和北溪之间的腹地,其东北有七屏山横隔,西南有急水山,中间自然形成一条自北向南走向的低洼狭长渍水地带,集溪口、屏山、福塘、仙河、饶沙、北仙来水,经磷溪厚洋出龙门关(澄海隆都),注入韩江东溪,集水面积31.5平方千米,河长9千米,河床比降0.1‰~0.2‰,中下游沟渠错杂,溪面开阔处达至米,形成河网区,利于发展渔业。年兴建阳坑排水工程,堵塞龙门关,把金山溪出口水导引到尧里村注入北溪,整治了金山溪水。
备注:金山溪而不是金沙溪。
“雨馀崿翠与云齐,啼竹晓林咿喔鸡,笛底清风传欸乃,一溪鲤跃绿浮堤。”——刘柏青社长(岭海诗社丰顺分社社长)雅和
“临圃青青菜叶齐,晨曦初照数声鸡。采菱日好湖浮艇,举目云开柳拂堤。”——《题采菱图》.罗锦亮
仙美村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称「水中落花生」,果实「菱角」为坚果,垂生於密叶下水中,我们称之为莲角。
仙美村采菱角的菱船是特制的,菱船长约1.8米,高0.5米,两头小,中间略大,呈梭形,分三仓:前仓坐人,中仓装菱角,后仓装水以保持平衡,采菱农坐在菱船上就时如佛教徒坐禅般两腿盘坐在一块木板上。一艘菱船订制大概需要五六百块,是由汕头澄海区溪南镇的工匠制作的。一般的菱船大约能够使用三年,每年都要对其修补及重新染色,保养的好的话也能使用十年。
仙美村好奇下,我们九点多来到仙美村,此时,菱农们已经满载而归,不慌不忙地将菱角装袋打包,运送到批发市场再由零售的人去买卖。正当我们还纳闷,不是才上午十点怎么如此之快就采摘完毕,殊不知菱农已经在池塘忙活几个小时了,半天下来,菱农可采摘约斤的菱角。
“柳堤风细合寻诗,翠色四围初照时。最爱磷溪缘底事,菱塘涵影艇轻移。”——《菱塘清趣》.罗锦亮
仙美村从选种、施肥、掠虫都需经验与良好的管理方式,从选种到布种都需严格遵守,现今的种植新技术施肥,根外追肥。
仙美村池塘布满竹竿,横竖排开,这竹竿大有它的作用。菱角基地约60亩,一亩菱塘产量可达斤。菱农每天按不同的路线采摘菱角,插竹竿主要是便于菱农辨别哪些区域已经采摘过。采摘时,必须提起整株植物,眼手并用,且不能伤害到正在生长的嫩果。摘下成熟的菱角后,再将植株放回水中,让它继续生长。
仙美村据李来涛老师描述,菱角有多种,有两角、三角、四角,两角的就是现在这个品种,四角是在果实的肚子再生两个角,现已是淘汰品种,三角是最小角,以前生长在小溪里。根据《国语》卷十七《楚语上》载楚卿“屈到嗜芰”(韦昭注:芰,菱也)的记载,据知我国南方种植菱角起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仙美村其种菱也应有近年的历史。
大吴村中途有十来分钟的时间休息,菱农们蹲在池塘边上喝粥,抽烟,谈笑风生。看到堆满一袋又一袋的菱角,菱农露出丰收的喜悦。虽然种植菱角很辛苦,起早贪黑,但看到菱角带来的收益,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大吴村一支简单的小刀,一个塑料漏斗,小巷子里剥菱角壳的人也一样忙活着。看似很简单的样子,有时候稍微一不小心,剥菱角壳的人也会不小心划破自己的手。
大吴村菱角香扑鼻而来,是啊,乡民正用新鲜的菱角制作菱角宴,以前只是吃过大人们蒸闷的菱角,然后两只手沿着菱角的两个角掰开,放在嘴里慢慢咀嚼,齿颊留香。
大吴村就是这个味,仙美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仙美菱角与其悠久历史,独特的水土与光照让菱角成为潮州的知名农优产品。
原创/蔡立佳
转载需原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