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苏轼和西湖的不解之缘想要馀生寄叶

2023/3/4 来源:不详

当我们把“苏轼”和“西湖”两个关键词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那句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对于苏轼来说,西湖美景他是最了解的。在这里他欣赏山清水秀的美景,他思索千姿百态的人生,他感悟捉摸不定的命运。

苏轼有很多诗词写到西湖,除了上文最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外,还有很多诗词。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宋词,就是苏轼和西湖碰撞后的一首精美词作。且看: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南歌子·湖景》,显然记述的就是西湖的魅力景色。苏轼被贬在外多年,在杭州任上也有多年生活。且这一段时间都是他三四十岁的时候,也是他诗词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这首词就写于苏轼43的时候,写出了苏轼和西湖的不解之缘。

开篇写西湖的美丽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美景很多人都知道,在苏轼的笔下必然又多了几分色彩。“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杭州西湖历史悠久,在那古老的岸上,生出了青色的菰草根,而新开辟的水渠,流动的乃是一江春水。

从远处望去,“会看光满万家楼”,整个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西湖岸边的诸多高楼。开头这短短一二十个字,就把西湖的轮廓展现在我们眼前。

看到这里的美景,苏轼想起之前来到这里的经历,“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多年以前诗人曾经从这里来到杭州,转眼已经过去多年。在其他的版本上,通常记述为“扶病入西州”,若是如此,这句诗词又多了几分悲怆。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这里,那就在这里休养吧。“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当时正在靠近端午佳节,也正是江南的梅雨时节,天天下雨,西湖上时常朦胧一片。在这样的雨景之中,苏轼甚至想“馀生寄叶舟”,一叶扁舟泛舟西湖,余生就这样潇洒度过。

但是这样离开是不现实的,因为“只将菱角与鸡头”,有不少的牵绊,这里的“菱角”和“鸡头”并非是真正能吃的作物,而是指的在西湖水水底的“菱角”棵和芡实。芡实因为根部很像鸡头,所以在苏轼的词中以“鸡头”指代。

这两种作物是水底的牵绊,其实也说明是诗人的不自由,毕竟现实生活很复杂,绝非一走了之就能解决。除此之外,此地还有美景留住了苏轼的内心,“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等到明月洒满西湖,更有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如何能让人舍得?

苏轼和西湖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首词就是明证。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