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沾益用这个方法让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2023/5/17 来源:不详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8260.html

自年末起,曲靖市沾益区通过开展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和基层组织争红旗、党员干部争标兵、农民群众争积分为内容的“三联三争”工作,不断破解扶贫难题,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如今的沾益,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及可推广性的新兴扶贫产业或产业扶贫模式,不仅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更为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沾益区大坡乡万寿菊花开了

“三联三争”让村集体“活”起来

沾益区以“三联三争”发展为契机,把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捆绑起来,做强做大乡村平台公司,有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西平镇浑水塘新房新村

年,沾益区菱角村贫困村出列达标9条,只有村集体经济这一条没有达标。为补齐这一短板,年,菱角村以“三联三争”发展为契机,成立曲靖市沾益区菱果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菱角分公司,形成“龙头企业+村级平台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结合菱角村山地多的实际,选择散养蛋鸡为村公司的主导产业之一。

生态养殖

村公司与养殖大户合作养殖蛋鸡只,带动39户贫困户饲养只。同时,村公司与滇园小粑粑厂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双方约定每个鸡蛋1元的保底收购价,村公司购买鸡苗发放给贫困户自己养殖,鸡蛋统一由村公司收购、包装、销售。村公司把鸡蛋包装后统一销售到滇园小粑粑厂,村公司每销售1个鸡蛋有0.1元的提成,补齐村集体收入短板。目前,第一批蛋鸡已稳定产蛋,每月产蛋量为10万个左右,村公司每月有固定收益1万元左右,预计为年菱角村集体收入增收5万元。贫困户每月产蛋为个左右,今年每户可实现增收元,从明年开始每户可实现增收元到元不等。

“三联三争”让贫困户持续增收

为做到脱贫后不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这一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持续稳定有收入,沾益区以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为目标,做实区、乡、村三级平台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深度贫困户产业脱贫兜底保障。

生猪养殖

白水镇大德村生猪养殖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合同订单、入股分红等方式,将该村42户贫困户全入社,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合作经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大德村合作社整合全村资金、资源、资产,委托村级分公司泉润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温氏”养殖、康庄肥业等龙头企业,构建集“种—养—肥”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肥、杂草、秸秆综合利用制作生物有机肥,建设了一个年产1.5万方的腐殖土加工厂,收集山林腐殖土、秸秆、畜禽粪肥等原料用于加工生产腐殖土,形成集高效农业种植、现代畜牧养殖、农牧业面源污染处理为一体的良性循环,除带动本村贫困户户均增收元外,还有效带动中心片区4个行政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集山林腐殖土、秸秆、畜禽粪肥等原料出售给加工厂,按照每户年收集80方山林腐殖土、秸秆、畜禽粪肥等原料计算,预计户增收元。

禽类养殖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累计认定的家庭农场50家,开展“农企对接”30家,开通电子商务、利用阿里巴巴等淘宝网销售22家。据统计,有57个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共带动贫困户户0.9万人持续增收。

“三联三争”让村产业兴起来

为实现产业兴旺这一目标,沾益区先后修订完善了《曲靖市沾益区重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年)》、六大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年)》(中药材、蚕桑、蔬菜、花卉、林果、山地牧业)和《曲靖市沾益区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年)》,并组织区、乡两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和选聘的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为扶贫群众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农业科技指导。年,实施科技指导培训33场次余人(次),其中贫困户人(次)。

雪莲果丰收

年,沾益区菱角乡菱角村引进种植余亩百香果,与附近20余户村民签订一亩一年元的土地出租协议,建成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实现贫困户土地租金收益与家门口就业用工一天60~90元收入。百香果目前已挂果,收购方将以保底价6元/公斤收购,预计亩产值在元以上。

炎方蔬菜种植基地当归药材产业

截至目前,沾益区实现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大力发展中药材、蚕桑、蔬菜、花卉、林果、山地牧业等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在“三联三争”和项目的带动下,全区建成万亩以上产业基地3个亩以上产业基地10个、0亩以上产业基地22个、规模养殖基地个,项目村(社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正从小农生产向组团式、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转变。(何祥飞李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