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这一天,为什么我们要喝粥
2023/6/16 来源:不详湖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102/4753121.html
▼
腊
八
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一般认为,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最权威的《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在“腊八”这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很多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有关“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粥”是腊八节最主要的习俗之一。据说这与释迦牟尼成道的经历有直接关系。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苦行修炼时一度饿昏倒地,有一位好心的牧女把她所带的杂粮加上采摘的野果煮成稀粥,喂他喝下。释迦牟尼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
释迦牟尼成道日,从此被定为佛教重要的“浴佛节”。于是,每到这天,僧人便要诵经祭佛,并仿效牧女的做法,以米、豆加果实煮粥,敬献佛祖。
从中国各地的节日传说来看,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喝粥源于佛教仅是一家之言,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如“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纪念岳飞说”、“朱元璋忆苦说”、“懒夫妻坐吃山空说”,这些腊八节形成的说法都与佛教没有多大关系。
“腊八粥”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
最早的“腊八粥”一词就源于宋朝的腊八节。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记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在南宋,腊月不只有初八的“腊八粥”,还有二十五日的“人口粥”(也叫“口数粥”)。《梦粱录》记载:“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南宋文人范成大在《村田乐府序》中对人口粥作过解释:“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阖家同飨,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故名口数粥。”原来,古人喝粥还有避瘟疫的考虑。
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明代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腊月八日,东京做浴佛会,以诸果品煮粥,谓之腊八粥,吃以增福。”
清代,雍正三年(公元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
“腊八粥”的吉祥寓意
饮食食腊八粥习俗是“腊八节”流传至今的主要习俗。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也比较讲究,腊八粥又有“细腊八”和“粗腊八”之分,其中加入莲子、红枣等调料。
腊八粥制作食材的种类因地域物产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但其原料大都都包括米豆和果品两类。腊八粥不仅好看好吃,其制作食料也具有浓郁的民俗寓意。比如桂圆谐音“桂圆”,寓意富贵团圆。莲子象征爱连心等。腊八粥含有吉祥喜庆,人寿年之意,也是人们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粥里有各种豆,像农业展览会。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腊八粥和杭州的缘分,则至少不晚于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蘑菇)、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老舍《北京的春节》(节选)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冰心《腊八粥》(节选)
“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
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梁实秋《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沈从文《腊八粥》(节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