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这首采莲曲,让我们了解菱角和

2025/6/24 来源:不详

贺知章是唐朝非常出名的一个大诗人,他活了86岁,非常的高寿。

贺知章在唐朝受到皇帝很高的礼遇,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他中了乙科的状元,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学霸,因为成绩好,所以就一直被皇家重视。

他最初的职位是国子四门博士,后来又被授予礼部侍郎,秘书监等职位,在唐朝盛世,属于文科里面属于最高的职位了。

贺知章的一生,虽然也有点小挫折,经常和皇帝闹点小别扭什么的。但是他的仕途,并不像李白杜甫他们那样落魄,他的仕途还是很顺的。

贺知章出生的地方,是在浙江的绍兴,当官的时候是在唐朝的首都长安,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西安。

贺知章80多岁,感觉身体不是太好了,然后就告老还乡,要求叶落归根,85岁的时候,回到了绍兴老家,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自由旷达的诗词。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一首《采莲曲》。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贺知章的这首诗,初看平平,但是非常的四平八稳,一看就出自大家手笔,不论是从平仄,还是韵律方面,都非常的工整严谨。我们今天不说这首诗的意境,因为他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得到。我们就说说他在这首诗里面,两个比较生僻的词。

第1个词,稽山,说的是会稽山。

这个会稽山的名字来源于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经常和他的一些部下,在这里开会,计划治水的一些方案。于是,当时这个山的名字,就有了。个名称,叫会计山。时间久了,慢慢的就传承了会稽山。

贺知章告老还乡之后回到了绍兴老家,在这个会稽山游玩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贺知章是南方人,他在唐朝的首都生活了大半辈子,唐朝的首都西安,它的气候和各方面风俗,贺知章都感觉不是很适应,他还是很喜欢自己老家,怀念浙江绍兴的那片山山水水。所以他怀着欣喜的心情去写的这首诗。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另一个生僻词,芰荷这个词,芰荷指的是菱角的叶子和荷花的叶子。

芰荷,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植物,这个芰,也就是我们俗语说的菱角。

市场上见到的菱角一般都是两个角,这两个角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菱角,芰荷一般三个角或四个角的那种。

不知道大家见到还是没见过这种植物。它生活在水边。五六月的时候开小白花,白天花闭上,晚上开花。

荷花的根就是藕,芰的根,就是四个角的或三个角的菱角。

这一首《采莲曲》,生活在南方的人会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在北方长大的人,就感觉有点陌生了。

这章的这首诗,我感觉最好的是第二句:镜水无风也自波。不知大家最喜欢哪一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9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