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莲散文菱角情缘
2022/5/7 来源:不详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2.html
江苏泰州实验学校李春莲
小时候,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和我五个孩子,一到九月报名读书,就愁死父母,因为交不起学费,尽管那时候学费不高,但是在七八十年代,国家还没有实行开放政策,大集体大锅饭,家家都很贫穷,有的人家吃不饱,穿不暖,根本不要说读书了。而我父亲坚持说再苦再穷都要我们读书,母亲斗大的字不识,想尽办法让我们能读书,就养些鸡,每天盼望鸡能多下点鸡蛋,赶集到街上,卖掉,凑一点学费。记得那时鸡蛋一个才几分钱。
母亲还在村子周围那些池塘里,都种上菱角。夏季,母亲会留下那些有大又壮的菱角做种子,放在瓦罐里,密封好,春季,就均匀撒进池塘里下种。过了一些日子,那些菱角叶子从水里冒上来,圆形的叶子,一片一片的连在一起,母亲经常带着我一起去看,自言自语地说:“多长出来一些啊,孩子们学费才有指望啊!”
初夏,一片片菱角叶子随风摇曳,它们生命力很强,起先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就爆发起来,越来越疯狂,占据了整个池塘,密密的叶子把池塘遮得严严实实,其他那些苇草也无处生长,好像水底的营养全都被菱角叶子吸收了,村周围的池塘都是绿油油的菱角叶子,菱角的叶子有点菱形,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不是由此而来。菱角叶子有紫色和绿色之分,四周成锯齿形。菱角叶子下面连着长长那个的茎,茎上长着很多的羽毛状的“胡须”。
这时的母亲别提多开心呢!我也跟着欢天喜地叫着:“菱叶,菱叶,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果然,菱叶似乎听懂了我说的话,过了些日子,我和母亲再去看那些菱角叶子,居然,在一片片圆形叶子中央,开出了白色的小花,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就像十字架一样,分外可爱。母亲就欣喜地看着那些小白花说:“过些日子,小白花脱落就会长出小菱角呀!‘母亲看着那些小白花满怀期望,似乎孩子们上学学费又有来源啦!
夏季菱角成熟了,这时候父母亲都忙碌起来了,中午烈日当空照,母亲划着小木船,下池塘摘菱角。在宽阔的池塘面上漂浮着许多绿色的圆盆。轻轻地拨开那些绿色的叶子,就看见白生生的菱角。菱角的品种很多,有四角菱、两角菱、大风菱……,母亲种的菱角一般是四角菱,估计是因为四角菱是最好吃的,能卖上个好价钱吧。这种菱角个头很小,有四个尖角,不小心还会戳到手,所以,每次母亲总是小心翼翼的,熟透的菱角要格外小心,不然会落进水底的。
母亲和大姐负责采摘菱角,父亲和二姐负责清洗菱角,一箩筐一箩筐地把洗好的菱角抬回家,采摘的嫩菱角,要把清除出来,可以拨开皮,露出白生生的米粒,可以做菱角汤,清香可口。
母亲和父亲大姐二姐他们常常累得腰酸背疼,我和弟妹就一个劲地剥开菱角吃,母亲嗔怪道:“你们这些小馋猫,就知道吃、吃、吃!“
忙了一个白天,晚上,母亲把一箩筐的菱角倒进大澡盆里,然后再在盆里倒满水,大多数菱角都沉进水下,有一些会浮出水面。母亲告诉我,漂在水面上的是嫩菱角,可以生着吃,把它剥开,白色的菱肉好似小元宝,咬上一口,脆生生的、甜津津的,特别好吃。
一盆盆的老菱角,倒进锅里,发出啪啪的响声,满满一大锅,母亲轻轻地盖上锅盖,再把锅盖旁边用胶带布蒙紧,此时,父亲在大锅下添柴禾,放进大木头柴禾烧起来,红彤彤的火焰映着父亲乐呵呵的笑脸。我们几个小孩子则围着锅台转来转去,母亲一锅锅煮好菱角。
要忙到十一二点才忙好,此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已经呼呼大睡了,四五点钟,母亲和父亲就起床,父亲挑着一大箩筐的菱角去五六里的镇上去卖,那时,一斤菱角也就一两毛钱。
天大亮了,母亲和父亲才回到家,我刚睡醒,揉着惺忪的眼睛,朦胧中看见母亲数着那些一毛两毛一堆堆的钞票,喜滋滋的,这些钞票凑成我们五个孩子的学杂费。
夜深人静,我常常会想起那些菱角,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父亲为我们读书吃尽苦头,去大山里做木料生意,甚至从老房子摔下来,记得深夜父亲受伤,回家养伤,母亲点着煤油灯去灶台下,寻找那些土鳖,洗干净了,让父亲吞咽下去,我则战战兢兢地看着父亲吞下那些可怕的虫子,不久,父亲伤势轻了,就又到大山里砍竹子,用板车日夜兼程拖几十里路去镇上贩卖,为了给孩子们吃饱,穿暖,读书,父母付出多少心血啊!
父母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想尽办法让我们读书,现在看来读书改变了我们一生命运!
如今,大姐也是因为读书在上海找到理想的工作,我是村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师范生。
后辈中出了五个大学生,其中大姐的儿子小俊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还去澳大利亚留学,正是因为父母的远见卓识,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供我们读书,才让我们走出乡村,奔向广阔的天地,有了不一样的精彩的人生!
现在生活在城市,难得看见菱角,但是对她的感情深厚,记忆中的家乡的池塘里散满了星星点点的菱角花,白色的小花,娇嫩的让人心疼的白色,永远那么美!那么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