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深菱角声
2022/4/22 来源:不详老年怀旧,人情之常。时逢溽暑,午睡正酣,忽闻冰盏声声,铿然悦耳。走出街门望去,茫无所见,正寻觅间,楼下一片喧嚣,遽然梦醒,不禁哑然。镇定片刻,冰盏声犹在耳际,不能去怀,旧时贪吃零食、戏学种种叫卖声的情景,如在目前,屈指计来,已近五十寒暑了。 货车是类似串巷送水的独轮车,备有儿童喜欢的“糖豆大酸枣”之类小食品,这些“糖豆大酸枣”今天的宠儿巳不屑一顾。值得回味的,乃是几种平民化的夏日冷食,清凉爽口,齿颊流芬,和奶油雪糕相比,如江南丝竹之与流行音乐,不才如我,念兹在兹者,恐尚不在奶油雪糕也。 货车主人半百之年,瘦小单弱,头盘发辫,里巷间即以“小辫儿”呼之,他的姓氏反为所掩,河间口音,大约住在西四兵马司附近。当时小贩串街有固定路线,不得随便逾越,“小辫儿”的货车每天午后往来于兵马司、丰盛胡同、前后泥洼、十八半截等巷,手持铜碗——冰盏,扣之有声,以代叫卖。所售玻璃粉、桃脯、果子干儿,备受欢迎。 玻璃粉用琼脂熬制,冷固成半透明状,吃时用小刀切成方块,再浇酸梅汁,以冰镇之,晶莹清澈,故曰玻璃粉。 桃脯,不是蜜饯食品中的桃脯,和玻璃粉相似,惟用淀粉熬制,味稍酸涩,价则较廉。 果子干儿,用上好柿饼、杏干泡制而成,拌以鲜藕片或梨片,甜酸可口、味永汁浓,老少咸宜。 夏季河鲜上市,“小辫儿”从什刹海趸来鲜菱角与荷叶,回到家中,留下一半鲜菱角,另一半煮熟,用鲜荷叶分别包好,每包约二三十个。卖时,肩挎一长方荆条筐,将荷叶包码放整齐,沿巷叫卖。如遇买主,放下条筐,讲好价钱,打开荷叶包,用一把特制的夹剪,先一个一个剪去菱角的两尖,然后逐个将菱角从中剪开,但不得剪断,手法娴熟已极。笔者当年不但爱吃他的菱角,还爱看他剪菱角。 雨后初霁,小巷无尘,一声“鲜菱角来买,老菱角嗷!”低回宛转,馀韵悠长。
阅读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