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仁和三白潭菱角上市划桶采菱苦中有甜

2024/10/2 来源:不详

唐根叶坐着菱桶采摘藏在水下的菱角

“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菱角鼓鼓的身体,尖尖的两角翘起,像个饱满的元宝,生吃甜脆,熟食绵糯。眼下正值菱角上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塘村菱农唐根叶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在一亩七分多的菱塘里,一簇簇菱叶铺满水面。7月21日上午9点半,唐根叶戴着草帽,坐在菱桶里,两手扯着菱头左右划着,圆圆的木桶荡开菱叶,左一扭右一扭灵巧地向前行进,菱桶后面留下一条弯弯曲曲的水路。

来到菱塘的中央,唐根叶开始采摘藏在水下的菱角。只见他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从水里拿起一个菱头,另一只手拨开叶片,将已经成熟的菱角轻轻摘下扔入桶里,然后再将菱头放回水中。

“这片水塘处于三白潭湿地范围内,水质清澈,适合菱角、藕等作物生长,种出来的菱角比别的地方个头大、鲜脆爽口。虽然种菱很辛苦,但三白潭附近还有不少村民‘靠水吃饭’,延续着种菱采菱的传统。”唐根叶告诉记者,去年他承包了这片水塘,今年正月才把种菱洒进去,其间进行除虫等防治管理,到6月下旬,整个水面被菱头覆盖。菱角生长周期短,采摘后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周,新的菱角就会长出,所以一般能采摘到10月底。

唐根叶一天能采四五十公斤菱角

“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浊水菱叶肥,清水菱叶鲜。”……采菱,在文人眼中是一件逸致之事,但实际是一门技术活儿,菱农既要稳住菱桶不“翻船”,又不能在前行时碰断菱茎,否则会影响菱角生长。

“之所以要坐菱桶采菱角,是因为它方便灵活,菱角采到哪里,桶就能‘游’到哪里。戴手套是为了防止菱叶上的刺划伤手背。”唐根叶感叹道,这是老底子留下来的智慧,让他们在劳作时更加便利。

菱叶上有刺,戴上手套采菱防止手被划伤

烈日下,唐根叶熟练地在密密麻麻的菱叶间穿梭。中午11点左右,他停下手头的活,用手轻轻一拨,菱桶荡向岸边。“采摘菱角费时费力,我平均一天能采四五十公斤,摘上来后直接卖给批发商,每公斤9元。接下来菱角大量上市,价格会再低一些。”唐根叶边说边把采来的菱角装进桶,抬上三轮车,他要把新采的菱角送到约定的地点。

好水养一方人。三白潭优质的水资源为村民提供了勤劳致富的路径,也为仁和街道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新思路。

笔者了解到,东塘村以“悠悠水乡情,满满东塘果”为主题,打造了莫家坝、高地儿等示范点,做好道路拓宽、疏通河道、修葺全长6公里的三白潭湖岸等工作;三白潭村以“田园风光、湿地生活”为核心,深度挖掘渔文化内涵,规划特色渔村建设,以渔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跑道养鱼、渔工厂生态养鱼、青鱼干等特色渔业,打造渔旅综合区,发展文化旅游。

(原标题《三白潭菱角似元宝划桶采菱苦中有甜》,作者吴怡倩高庆洋金于城陈连孝,编辑李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