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诞水菱角西樵ldquo非遗
2022/5/13 来源:不详白癜风患处会脱皮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67008.html
3月20日
南海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正式公布(共计11项)
西樵“百西村头村六祖诞”
“水菱角制作技艺”
两项目成功获评
成功获评的两个项目是什么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百西村头村六祖诞六祖诞始于唐开元二年(年),是由六祖弟子法海、神会发起、信众自发参加的对六祖惠能的纪念活动,源于对六祖思想文化的崇拜与信仰,清康熙、乾隆版《新兴县志》等对此记载较详。佛山也处于岭南六祖信仰文化圈,至今仅西樵镇百西村头村仍存六祖古庙并延续着六祖诞。民众到六祖古庙祈福,抛掷许愿带。村头村存六祖古庙、六祖冈(又名“佛塘冈”)、佛塘圣泉等遗址,是数百年来延续六祖信俗的历史见证。传说唐咸亨元年大灾,凤溪乡民食不果腹,罹患疥癞,正好路过的惠能大师用塘水治好了村民疥癞,为表感恩,后世村民在“佛塘”边建六祖庙并供奉六祖圣像。千人斋宴文化活动。另据清同治八年()二十传孙斯滢作序、民国二十一年()重修的《潘世德堂族谱》“名胜·佛塘冈”条所载,数百年前“本村后冈西有六祖佛庙,庙前塘水隆冬不竭,凡有疥癞疾,拜佛求水洗之,立愈”,从而形成了感恩、纪念、拜祀六祖的信俗。弘扬传统文化,西樵民间曲艺协会到现场给村民增添活动文化气氛。每年的百西村头村六祖诞祈福大典,形成“六祖福地、和善百西”的文化效应,和善促和谐,对新时代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其仪式流程较为完整,包括祭典仪式、高僧弘法、慈善表彰、信众祈福、绕村巡游、祈福斋宴、龙狮贺诞等。水菱角制作技艺水菱角是岭南的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菱角制作技艺起源于广州西关。海鲜汤底的水菱角。从前西关人在中秋前后必到泮塘吃菱角,但是因为美味的菱角不是常年生长,为了打破季节的限制,聪明的西关人用陈米磨浆,用筷子漱成一个菱角的模样,拌上炒香的姜丝、大头冲菜和肉丝作汤,即成为美味小食——水菱角。煮熟的“水菱角”。后来,水菱角广泛地流传于岭南地区,成为广式早茶的餐点之一。水菱角制作技艺何时传入南海西樵目前尚无考证,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的西樵民乐市上北街“萬亿号”日杂店就有对外出售制作的水菱角,并且水菱角的制作技艺以家传的形式保留了下来,由后人向食客推广,让水菱角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和推广。制作水菱角所用的手推石磨。水菱角因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对调浆比例和濑制手法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难以用机器取代,现在年青人也少有去学习这种制作技艺,加之米粉的生产更为方便广泛,水菱角已很少有人制作和售卖,作为传统的广府美食,亟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推广。西樵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截至年3月,西樵镇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个
其中包括省级1项,市级7项,区级10项。传习所10个
其中包括市级传习所3个,区级传习所7个。传承人16个
其中包括市级传承人8人,区级传承人8人。除了“百西村头村六祖诞”“水菱角制作技艺”西樵“非遗”天团还有哪些“成员”?快来了解一下吧↓↓传统手工技艺篇戳视频,了解南海广式旺阁酱油酿造技艺、西樵大饼制作技艺、南海竹编、传统缫丝技艺、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点击这里了解更多)民俗活动篇上图为“非遗”烧番塔,点击这里了解→大仙诞庙会、简村北帝庙会、松塘村孔子诞、松塘村出色巡游等民俗活动。文学曲艺篇南海龙舟说唱、西樵山传说。(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舞蹈武术篇戳视频,了解白眉武术、醒狮文化、“大头佛”。(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当前,西樵镇正利用本土优越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做活旅游产业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接下来,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会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工作,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好疫情防控,这份攻略快收好↓来源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编辑
佛山新闻网梁艳珊审校
温爱霞、杨荣燕、林婉妍声明:1、如需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