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菱角 > 选购方法 > > 苏东坡与杭州

苏东坡与杭州

2022/7/14 来源:不详

苏东坡与杭州杭州四千多年历史,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历代名人辈出,为城市增添异彩。苏东坡的前后两度被贬杭州,更与杭州结下了不解的历史渊缘。熙宁四年(年),苏东坡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流弊,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被迫离开都城汴京,36岁的他带着失意的悲凉和远离政治斗争漩涡的轻松赶赴杭州担任通判。杭州是一大都市,故除去太守外,另设二官辅佐之。官员公馆位于凤凰山顶,南见钱塘江,苏东坡的官邸位于公馆的北面,可俯瞰西湖。凤凰山下,夹于西湖和钱塘江湾中间,自北而南的,正是杭州城。担任通判的苏东坡与太守陈襄一见如故,二人配合默契,共同主持通过挖沟、换井壁,修补漏洞等措施,为杭州修复了六口水井,解决了杭州城吃水的问题。苏东坡在《钱塘六井记》明确记载:“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杭州苏东坡纪念馆一隅苏东坡在杭州任判官,除去审问案件,并无重大任务。但判官的职责令他颇为不快,因为监狱里囚禁的多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良民,他们多被打得皮开肉绽,所犯的法条都是他所反对的,他们同病相怜。但那些法条就是法律,他无权更改。苦闷压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让他尽量地逃向大自然,而自然美的绝佳处,杭州城处处皆是。乘舟游览西湖,于是就有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才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才,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美。苏东坡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于是苏东坡为西湖代言,西湖也为苏东坡代言,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成了吟诵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足矣。西湖苏堤熙宁七年(年),39岁的苏东坡带着实现致君尧舜的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纠结,结束了杭州通判的任期。经过处于汴京政治漩涡中心苏东坡的再三请求,为了君臣两全,朝廷终于在元祐四年(年)三月二十一日批准,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领军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辖浙西路的六州郡,包括今天的江苏部分在内。临行前,皇帝赐予茶叶、银盒、白马、镀金的鞍鞯及金腰带等物品。苏东坡在七月到达杭州,此时,他的弟弟子由已经由户部侍郎升任为吏部尚书赐翰林学士;那年冬季,弟子由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出使契丹,往返四个月。当苏东坡再次来到他日思夜想的西湖时,他看到由于疏于治理,西湖已经荒草丛生,水光潋滟早已不在,山雨空濛已非往昔。黄州的赤壁,让苏东坡看到了功名的虚无,面对西湖的一片破败,此时的他更加务实,没有了闲情雅致,于是他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苏堤为了疏浚西湖,恢复西湖往日的秀丽风光,摆在苏东坡面前的困难重重。首先,治理西湖需要的大量经费从何而来?要清理遮蔽湖面的水草两万五千方丈,需要二十万天的人工,按一天人工清除一方丈左右算,每一工五十五个钱,加上三升米,全部计划需要三万四千贯钱。他已经多方筹得一半经费,空缺的部分只得向朝廷申请予以解决。朝廷虽然批准了疏浚西湖的请求,但只给了张度牒(度牒即僧人出家的身份凭证)作为经费。苏东坡用这张度牒,卖了一万七千贯钱,带领工人和船夫,开始了浩浩荡荡治理西湖的大工程。可是,棘手的问题紧接而至,疏浚出的大量西湖淤泥安置何处?这次,苏东坡再次展现他作为艺术家构图布景的巧思,将这些淤泥用以建筑湖上的长堤,长堤上栽种花木杨柳,建上小桥亭阁,这样点染的自然之美构成了西湖十景中著名的“苏堤春晓”和“苏堤六桥”。苏东坡的诗句“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也描述了这一美景。长堤贯通西湖的南北两岸,也大大缩短了游玩西湖的往返距离,更为便利。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使得西湖中的杂草不再滋生?苏东坡又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众种植菱角,民众若想种植菱角增加家庭收入,必须要将自己的地段定期拔草,同时官府将所得的租种费用和税收收入用于湖堤的保养。苏东坡在西湖中建造了三座小石塔,围成一个水域,严禁民众在此水域内种植菱角。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苏东坡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清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千年之后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亲切敬佩的微笑。苏堤春晓太府的官衙位于杭州中心,但苏东坡却喜欢在较为诗意的地方办公。他常常在寿星院办公,因为那里景色如画,看公文不在寒碧轩,就在雨奇堂,雨奇堂即从苏东坡的诗篇“山色空濛雨亦奇”而得名的。有时,苏东坡办公的地方更远,是离杭州城十里或十五里以外的山里,有时竟将办公桌直接搬到西湖边上。据《梁溪漫志》记载:“至冷泉亭外,则据案判决,落笔如风雨,分争辩讼,谈笑而办。”伴着杭州城的湖光山色或西湖的烟波浩渺之气,苏东坡谈笑间就将一天的公事办完了。落日余霞,苏东坡骑马回家,街道旁总是拥簇着想一睹大名鼎鼎的苏才子芳容的民众。苏东坡办案子总是将法理与人情结合来办。宋代的史料笔记《春渚纪闻》里就记载这样一个有趣案件:“一绸缎商将一个扇子商诉至衙门,原来扇子商曾经向原告绸缎商借了大约价值两万钱的绸缎用来做扇子,约定还钱的时间到了,但扇子商并没有还钱,于是绸缎商将扇子商告上衙门。苏东坡查明案情得知:扇子商最近由于父亲去世,花了一大笔钱进行安葬;再加上虽然夏天到了,但天气总是在下雨,天气凉爽导致做出的扇子一直卖不出去,所以无法如期还钱。该怎么办呢?若判扇商限期还钱,无疑会逼得他家破人亡,可若不判给绸缎商公正,绸缎商一家人也要正常生活呀。苏东坡思来想去,想出一能两全其美的办法。苏东坡给扇子商说,要帮他卖扇子还钱,吩咐扇子商回家取二十把扇子来。扇子取来,苏东坡拿起判笔,在扇子上画上石头,画上枯木,画上竹子,画上兰花,不一会儿,二十把扇面上就有精美的图案。苏东坡嘱咐扇子商说,将扇子拿到你家门外,一把扇子至少能卖一千钱。果不其然,扇子商拿出一卖,此时哪里还是在卖扇子,分明是众人在抢扇子,很快两万钱就凑齐了,欠款终于还上了。”通过苏东坡判案,可以看出他这个地方官具有很鲜明的文学个性和艺术气质,与那些严峻刑法的酷吏相比,苏东坡似乎有点儿以情代法,但恰恰是苏东坡的做法反映出他深切地关怀民生疾苦,为百姓根本利益着想的为官之道。杭州城有五十万人,杭州位于钱塘江口,是水陆会集的地方,时常有疫病流行。有些历经证明确实有效的药方,苏东坡便公布于众。但他对这种零星的、毫无组织的帮助病人的办法,颇为不满。于是,苏东坡从公款里拨出两千缗,自己又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组建了一家名为“安乐坊”的医院,医院的道士,朝廷酬以紫袍和金钱,两年内治疗了上千个病人。后来,医院迁至西湖边上,改名为安济坊,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医院还照常为人看病。元祐六年(年)苏东坡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他被调离杭州。临行前,他写下《八声甘州》,这既是对友人参寥子的辞别,又是对杭州的辞别: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杭州像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不只是基于杭州的山美水美,也不只是基于杭州的市井繁华与宏壮庙宇,而是基于他与杭州人的亲切融洽,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人感念苏东坡,不单是因为他主政杭州造福民众,不单是他给西湖添加了苏堤春晓这道浓墨重彩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那么多的灵性。杭州赢得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也赢得了杭州人的心。学士路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那样,执着地保留着某个历史、文化名人那么多的印记。粗略地游一下杭州也许没有多少的感知,及至居住。杭州后才深深地感受到,杭州已经把自已和苏东坡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历史在发展,城市在发育,这种融合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它强有力地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街道,但也仅只一条而已。可是杭州却给予了苏东坡特殊的待遇。濒临西湖边两条最繁华的街道,一条叫“东坡路”,另一条叫“学士路”(苏东坡曾任翰林大学士)。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达杭州人对苏东坡的感情和敬意。历史上出任过杭州知州的何止百人,可是能有几人留下姓名?苏东坡两度出任杭州,前后大约五年。从时间来说不算很长。然而他在任期间,体察民生疾苦,带领百姓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清淤治河、防治水患;挖井引水、为民解决饮用咸水之苦。他走遍了杭州的山山水水,直到现在杭州城还烙印着他的足迹。沿着南山路南行,经过“柳浪闻莺”不远是“学士港”。港湾上有一座开闭式木桥,这就是有名的“学士桥”。桥旁有一间两层楼的饭店,称“学士居”。不知此处当年是否就是东坡大学士的故居遗址。通过“学士桥”便到了“学士公园”。公园如半岛状伸入湖中,与雷峰塔遥遥相对。站在湖岸边近处柳枝低垂,远处白堤隐秀。日出时湖面涌金,雨色中烟雾空蒙。

远眺苏堤

杭州人感念苏东坡,在于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那么多的灵性,流传下歌颂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还在于他给西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道美景---苏堤春晓!我爱苏堤。它是最有江南味和最有西湖味的地方。不仅是春天可以欣赏到桃红柳绿的美景,而且夏天可以享受到遮天蔽日的阴凉。沿着苏堤散步,你还可以获得别处无法得到的惊喜。你可以领略到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姿容。可以见到湖中孤山峙立、三堤纵横湖间,把西湖分隔成几片湖面。往东看,小瀛洲等三岛鼎立湖中,波光潋影,明媚秀丽。苏堤,真个如西子美人“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肉

东坡肘子此外,苏东坡和杭州的市井文化、饮食文化也有诸多渊源。“东坡肉”和“吴山酥油饼”就是其中的代表。传说当年苏东坡为了犒劳筑堤民工,将猪肉用酒烧好送往工地。百姓为了感念他的功绩,把这种肉取名为东坡肉。至于“吴山酥油饼”说的是,一天苏东坡去吴山游玩,腹中饥饿。正值一位大嫂在卖点心。苏东坡买了一只并询问:这种点心叫什么名字?大嫂答:并无名字。苏东坡见点心一层层、一丝丝,很像蓑衣,说:就叫它蓑衣饼吧!我想大概是苏东坡的四川话让这位杭州大嫂听成了酥油饼。从此吴山酥油饼流传开来,并成为了杭州的著名小吃。苏东坡在杭州及至在浙江留下的最大遗憾,就是未能到奉化溪口的雪窦山参禅悟道,空余下千年概叹: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倒也好,为溪口雪窦山打起了免费广告,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商机。(图片与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庳:bi1.矮小,2低洼甃:zhou,1.井壁,2.用砖砌(井,池子等)罅:xia,裂缝缗:min,1.穿铜钱用的绳子,2.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一缗约等于白银一两。nandehutu

如喜欢作者,请给予点赞,谢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