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2025/5/23 来源:不详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12/x5vhg6s.html

#文史知千年#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

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古时秦国人在年末时,以狩猎的兽类祭祀先祖称为腊,所以至今把农历每年最后一个月成为猎月。秦始皇当年的名字是政(秦始皇名叫赢政),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至今把正月的正读为征。

自周代以来,岁末的腊祭世代相沿,直至当代。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故《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在这个前奏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

《燕京岁时记》中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红枣合水煮熟,外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仁、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干以作点染。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这天,传统民间互送腊八粥的同时,还送激白菜。这是刚入冬时腌制的。各家于这天腌制腊八蒜,剥蒜浸入醋中,到年三十吃饺子时食用,醋香蒜碧,别具风格。

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传统民间祭灶的日子。传统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腊月二十四,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腊月二十五,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国传统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

如今都是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了。总之人们祈福旺来年的心愿是一样的。

腊月二十六,传统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传统民俗炖猪肉。

腊月二十七,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起。

然后就是腊月二十九,三十,普天同庆,欢度除夕。总而言之,腊月里来,天天都是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9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