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菱角 > 菱角菜谱 > > 乡情散文乡菱

乡情散文乡菱

2024/11/28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yunweituan.com/m/

乡情散文:乡菱

文:汪成周

  菱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扎根水底,秧子漂浮在水面。夏季开花,乳白色,大小如米星,秋季结实,即为菱角。家乡的菱角,论形状,有两个角和四个角的,分别呈“人”字形和“大”字形;论颜色,淡红色和绛红色居多。家乡大大小小的塘堰河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宽广,为菱角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故盛产菱角,堪称“菱乡”了。

每年秋收过后,满塘满堰都是油绿发亮、秆粗叶厚的菱角秧,密密匝匝,簇簇拥拥,间有菱角“锋芒毕露”,这便是菱角成熟的标志。这时,村人们便开始忙不迭地翻菱角了。翻菱角就是采摘菱角,因为采摘菱角时一只手要将菱秧从水面上捞起来然后再“翻”过来露出菱角,另一只手就一一将菱角从秧子上摘下来。翻菱角时,有时全家老少齐上阵。有船的坐船,没有船的便湿着衣服带着脸盆下水翻。那下水翻的大姑娘小媳妇,为避免菱秧或水草的“牵挂”,常常将辫子盘绕在头顶,像戴着一顶黑沿帽。不过,盆子里的菱角不能装得太满,太满了,稍微一碰,连盆带菱角会一股脑儿沉入水底的,一翻工夫算是白费了。这样的事,我亲眼目睹过好几次。

我家有渔船,翻菱角比起那些没有船的人家来自然要方便得多,我心中因此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当然,自家的船也经常借给别人使用,只要它闲着,人家来借,家人从来不会让他们的话掉地。所以,一到菱角成熟季节,上门来借船的人络绎不绝。一个菱季一个月下来,船也折旧了不少。

翻菱角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天晴少风的下午,秋日融融,如返阳春。金风徐徐吹拂,水草、菱秧的生命的气息入人肺腑,陶醉人的心灵。身旁不远是飞蜓野荷,周围是青菱碧水,岸上是垄田阡陌、烟村疏林,人划行在船中,如在画中游,美妙无比;又如身脱凡俗,静观人间气象。船身与矮凳、划桨、水瓢相互碰撞的声音,摘菱、划船的声音,这些都交融成一种轻快的生动活泼的生活乐章,优美动听,绝不啻于小提琴上奏出的名曲。当然,翻菱角所包含的并不全是乐趣,其中自然也有辛苦的成分,腿蜷麻了,腰弯酸了,手摘痛了,就站起来舒舒筋——但务必保持船身的平衡稳定,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落个人仰船翻,麻烦大了。船舱里如果漏进了水,积多了,就得一瓢一瓢地往外舀,一直舀干为止。一片水域的菱角翻完了,再划船到另一个地方翻。在菱秧特别稠密的地方,亦或逆风,亦或船舱里的菱角装载较多,船划起来是相当费劲的,要累得喘息流汗了。

翻回来的菱角要把它们一筐一筐地放进水里淘涮,除掉水锈,分开老嫩(老的沉底,嫩得漂浮)。嫩的生着吃,甘甜爽口;老的煮熟吃,味若栗米。熟菱咬起来很费劲,时间长了牙齿也受不了,便用菜刀剁着吃。有时夜里一边吃着煮熟的菱角,一边听大人闲聊,听着听着瞌睡就来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但却仍不舍得停嘴,直至酣睡过去。不过菱角这东西也不能多吃,吃得太多消化不良肚子就会胀气,很难受的。

记得那时候翻菱角仅仅一个下午就能翻两大箩筐,都是大人傍晚干完地里的农活过来挑回去的,颤颤悠悠地挑着,扁担被压的咯吱咯吱作响。菱角翻得多,吃不完,就铺撒在房屋顶上曝晒,一直晒到天打霜,摇起来呼啦呼啦直响时,再使用竹耙子将它们捞下来,储存在蛇皮袋中。到了冬天生火取暖时,储存地晒干了的菱角就可以取出来烧着吃了。菱角烧好后,就用火钳将它们从火盆里一个一个的钳出来,用锤子或菜刀背砸着吃,酥且香。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月,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了。

许多年来,菱角一直为家乡人所垂青。据说当年闹饥荒时,菱角和菱秆不知救活了多少乡人的性命。过去没菜吃的人家,就用腌菱秆和磨菱粉当菜下饭。而将菱角纯粹作为副食、零食享用,则正符合了它的“天分”,从而丰富了人们的食谱,也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

十几年来,家乡的塘堰等水域都养上了鱼,栽上了莲藕,以获得经济效益。鱼噬藕“欺”,乡菱濒临绝种。每次回到家乡,面对河堰,我常想起那年那月铺盖在水面上油绿滑亮的菱秧、个大个明的红菱,还有那小渔船、小板凳,那金风秋阳,那翻菱的感受,一切一切真的很美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