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腊八,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你知道嘛
2025/5/25 来源:不详今天,农历腊月初八,我们迎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俗称“腊八”。
腊八节和腊月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为什么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关于腊八粥
在我国,喝腊八粥历史悠久。
在宋代,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喝腊八粥。到了清朝,皇帝、皇后、皇子等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喝腊八粥,祭祀祖先。
如今,腊八节祭祀的仪式早已不再流传,而腊八粥这一饮食习俗却传承至今。
晚清文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流传至今,腊八粥的材料各地不同,不变的是,都用当年新收的各类五谷杂粮,混合熬制。
腊八粥是五谷丰登的好兆头,也是很好的养生饮食。在最寒冷的腊月,各类食材经过小火熬制,香甜软糯、暖胃易消化。
喝腊八粥,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感恩等意义。
腊八已至,春节将近,喝碗热粥注意保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