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菱角鲜三垟湿地ldquo头

2022/7/9 来源:不详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今天是秋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古籍记载: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自年起,

每年农历秋分

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三垟黄菱甲等甲,茶山杨梅红辣辣”。9月金秋,又到了三垟菱角肥的时候。在瓯海区三垟湿地的上垟村、垟河村、丹东村、圆底村等附近的河道水网里,随处可见一根根细长竹竿围起的河面上,深绿透亮的菱角叶挨挨挤挤;不远处,偶有菱农划着圆圆采菱盂在菱池里采摘黄菱。这样的劳作场景,与不远处的现代化高楼建筑,形成了“水城相融”的江南水乡风情。

“头水”三垟黄菱上市了

9月20日上午8点多,市区文昌路环山北路的罗西住宅区附近到大罗山隧道口,沿路一家挨一家现煮现卖的黄菱摊点早已摆开,一年一度的“头水”三垟黄菱又热闹上场了,价格一般是生菱每斤5-6元,煮熟的8-10元。

凌晨采菱回来的菱农何炳光正坐在摊点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家人正在出售热气腾腾的黄菱。得知记者前来采访黄菱种植情况,何炳光立刻来了精神。他介绍说,自己老家在三垟街道垟河村,今年在老家河道共种了3亩黄菱,中秋节开始已采摘第一水。他从小就看爷爷和父亲种黄菱,起早摸黑非常辛苦!尤其是采摘季节,为保证现煮现卖的新鲜度,菱农们会在凌晨起床,佩戴头灯,划船到自家菱池,再换乘采菱盂浮在水面上采摘。菱角是长在水底下的,需要将整株拿起来,挑选已成熟的菱角。一般采摘到早上六点钟,将菱角运上岸,清洗干净煮熟后,七八点钟就摆到摊点上出售了。每天采摘量大约在斤,如果销量大,就再去采。

长在水下的菱角

据了解,菱角成熟期一般在中秋至秋分时节,开始采摘“第一水”,最多可采摘“四水”,采摘期可持续到立冬节气。

今年三垟河网种植黄菱约亩

菱角,温州话俗称“黄菱”或老菱,是瓯海三垟湿地除瓯柑外另一样出名的温州特产。三垟湿地种植的二角菱,形似牛角,皮脆肉美,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

三垟湿地是温州的城市绿肺,河流呈网状分布,水质清澈,水流平缓,适合菱角生长。相传0多年前,温州就已经开始种菱,特别是三垟,是菱角生产的重点产区,素有“菱乡”之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原三垟公社的宪一大队就是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曾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前去参观,吃过三垟菱角之后连连称赞!

据了解,到80年代初,三垟湿地仍有种菱的河面亩。后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三垟湿地河道因为水质污染,黄菱种植面积减少。近年来随着水质变好,菱农又慢慢恢复种植。三垟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三垟河网种植面积近亩,这几年基本上稳定在这样的面积,主要分布在上垟村、垟河村、丹东村、圆底村等河段。

菱农何炳光介绍,三垟湿地种植黄菱,通常会在每年惊蛰前后播于水田催芽,清明前后移苗于浅河滩催苗,芒种至夏至间再移植至深水处种植,中秋前后即可采摘持续到立冬前后结束。

鲜糯的菱肉

古老的水上采菱盂可承重几百斤

在水潭村三旺桥、丹东村东垟路1号、垟河村等河段,记者看到,河面上用一根根细长竹杆围起的菱池,菱角叶铺满了河面。

菱苗用篷布围养

菱农陈老伯介绍,河里的这些竹竿主要起到固定作用。为防止草鱼和福寿螺咬菱苗,当地菱农独创了一套种植方式:在菱角移植到河上之前,先在水中打下竹桩,将篷布固定在菱河四周竹桩上,再将苗移种到水中围起的篷布上。

除了创新种植方式,当地菱农还独创了采菱工具——木质的“水上圆舟”采菱盂,采菱盂为正圆形的木桶,桶底直径1.5米,桶高0.5米。采菱季节,菱农坐在采菱盂里,将菱角摘下之后,放入桶中,待装到-斤之后,再转运到船上。这种贴近水面的采菱盂,方便采摘,也不会将菱藤拉断。

不过陈老伯称,这种如同大木盆的采菱盂,看上去简单,但是想安稳地驾驭它,也是需要经验的,一般人坐上去重心不稳,容易翻船。采菱盂不仅是菱乡人民的劳动工具,当年日本侵略者在温州时,这种采菱盂还曾是逃生工具。如今,几乎很少有木匠会制作这种工具,只有少数人家还保存着,采菱盂也成了“老古董”。

(来源:温州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