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菱角 > 菱角价值 > > 野菱角

野菱角

2022/5/7 来源:不详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05490.html

季节变了,连空气的味道也变了。说不清是哪里传来的香甜气儿,和着软粉,裹着熟香,这大约就是秋天扑面而来的样子吧。

“就这些菱角了吗?”

“全部在这儿了。”卖菱角的大嫂拢了拢面前的熟菱,“今年雨水虽不少,但是可以养菱的地方少了,尤其是活水菱更加少有。爱吃菱的人却多,你看着吧,这些菱角不用一个钟头就全部卖完了。”

我看她卖的确实是色泽清白的活水菱,便不再犹豫,买了就走。

到家后,我装了一碟放在茶几上。我和母亲一向对“秋三宝”(菱角、栗子和莲藕)情有独钟,两人对坐着,瞬间就吃完了。

“吃是好吃的,还是比不过野菱角紧实好吃吧?”母亲试探着问我。

野菱角又叫刺菱或是细果野菱,个头很小,有四个极细的尖角,两侧两角斜向上展开,前后两角向下伸长,角刺尖锐。表面黄绿色或微带紫色,果壳因为木化而格外坚硬。果实呈扁三角形,煮熟后的果肉呈白色,味甜富粉,有点类似水煮花生米。《纲目拾遗》记载,“刺菱乃小菱也,生杭州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以其四角尖如针芒刺手,故名……其菱大者如蚕豆,小者如黄豆,味绝鲜美,虽至秋老,亦不甚大。”野菱角并不常见,只在水质极佳少有污染的地带存活。未经开发时的北湖草荡、西溪湿地却不少见。所以大多数人不曾吃过,甚至没见都不足为奇。

我也只吃过两回野菱。第一回是母亲从北湖草荡摘回来的。那是几个人结伴去草荡畈割茅草,碰巧在湖边见着了一些野菱蓬。掀开一看,密密地结了许多,母亲便摘了一些回来。我第一次见这东西,觉得外形像极了功夫片里的暗器铁蒺藜,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母亲说,“这叫野乌珠菱,你看它正中间的菱眼是不是特别大?像不像眼乌珠(眼睛在我们这里的俗名)?”经母亲这么一说,倒还真有几分相似。煮熟的菱角透着清香,但是吃起来实在不易。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或者入口,这丁点儿大的菱肉没吃到,手和嘴就先扎破了。母亲见我吃得艰难,就拿剪刀绞去菱刺再递给我。这样倒是容易吃了很多,只是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母亲说自己早就吃饱了,让我敞开了吃便是。她还告诉我“野乌珠菱”这词儿还能用来描述那些特别难弄的人,比如我们这边把谁谁谁都叫做野乌珠菱,母亲还将那些陈年的典故讲给我听,着实让人忍俊不住。后来我在植物志和植物图像库里见过野菱的整体植株和介绍:四角刻叶菱。俗称野菱,小果菱。

第二次吃的野菱也是母亲从北湖草荡的湖里摘得,只不过不是碰巧,而是母亲特意长途步行去摘的。那天刚进门,母亲就喜滋滋地迎上来告诉我说,“有野菱,我去摘来的。”终于又吃到这极细的美味了!“上次听你说想野菱了,我就想着再去摘摘看。不过草荡畈大变样了,前几年的那个水塘怎么也找不到,有些水塘倒是还在,就是长满了野芦苇,长不了野菱了。还有几条水沟里长了野菱蓬却没有结果,大概是旱得太久开不出花儿来……”听着听着,我的脑海里摊开一张图来,白茫茫的草荡畈,不!白茫茫的草荡海,一个小小的身影经过深深浅浅的水塘边,行走时眼睛始终盯着湖面。偶尔停下,提起裤管蹚着水伸手去够那一簇簇绿色飘萍,又兴匆匆地跑去对岸,蹲下身来……“你是一个人去的吗?”我猛地惊起。“不是不是,还约了阿珍一起去的。”我松了口气,“以后不要去摘了。为了一口吃的不值得这样去冒险”。母亲连声说“嗯,确实也很少有了,不去了。”

今年母亲又提起这野菱角的味儿来,我是无论如何不敢回答自己有如何喜欢了。不过母亲自己续上了话茬,“再好吃,也不去摘了。不安全,为这一口吃的,不值得。”

我俩都笑了,再续上了一碟。

于年9月1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