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创新与保护这个培训班来
2023/7/24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十周年。7月28日,由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荔湾区文化馆与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协办的“年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法律保护培训班”在永庆坊非遗工作站举行。荔湾全区的非遗保护工作者、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与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习。
培训邀请广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黄艳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主讲,广州市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邓尧律师担任主讲《非遗保护的法律问题及案例分享》。其中,广东省非遗法律援助团团长、广东省非物质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律师邓尧介绍了仲裁与诉讼在处理商事纠纷的区别。
据他介绍,仲裁作为商事纠纷诉诸的主要途径,具有可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地点的便利,同时,商事仲裁采用一裁终局制,没有上诉和再审程序,使得当事人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
此外,仲裁审理还具有保密性,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信誉。现场,邓尧进行了案例分享,并于传承人展开了问答,把严谨的法律知识讲透。
荔湾非遗协会秘书长、广州非遗西关水菱角技艺传承人伍文辉介绍,这是首次就非遗项目区级传承人开办的培训班,现场八成为近两年入选的非遗项目区级传承人,“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让他们明白非遗传承人的职责和权益,对非遗传承的主体、方式有深刻的体会。”
随后,荔湾区非遗协会会长张民辉代表协会与广州市仲裁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仲裁委方面表示,将大力支持荔湾非遗传承人在遇到非遗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申请仲裁。
“非遗传承人在加工、创作、代销等合同中需要法律的保护,我们会建议他们在合同中约定仲裁解决纠纷的内容,希望能够减少他们的维权成本,合法开展各种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合理争取属于自己的最大权益。”伍文辉说。
据悉,签订合作协议后,在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对其会员之间、会员与其他企业之间争议进行调解中,广州仲裁委员会应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要求可以派员协助,提供具备丰富经验的法律、经济人才作为调解员,或提供ODR平台、远程视讯技术与设备协助处理合同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通讯员荔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通讯员荔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