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有故事的菱角范敏

2022/5/11 来源:不详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www.kstejiao.com/m/
一碗有故事的菱角/范敏菱角于我,实在是少年时最熟悉不过的。湖区的河塘多,河塘里菱角多,菱角大多是自然生长,很少有人种植。从前,菱角任人采摘,想吃,就在塘边采一些,只要不大量的带走,谁也不会过问。夏天一到,菱角就开出紫色和白色的花,衬着一河的绿,看一眼,很是凉爽。从小好水,常在塘边玩耍。平日里,塘里的菱叶,平平静静地呆在水面不动,待用竹杆挑开看时,才知菱角藤极长,茎为紫红色。开紫色或白色小花,常有红眼睛蜻蜓,振翅在菱叶丛掠过。这种花,白天香味不明显,但若是月白时分,偶然来到水边,那似有若无的清香,就会让我舍不得离去,定要静静地呆一会儿。立秋了,菱叶蓬蓬翘起,菱角就熟了,该采摘了。这时节,河塘水面满是碧绿的菱盘,挤挤挨挨,大片大片的,构成秋季水乡特有的旖旎风光。就有人把木船撑到水里,船上的男男女女,开始还相互调侃玩笑,进入菱角叶盘密集的水面,大家就专心摘菱角了。看到邻家姐姐坐在小船上,穿行于翠绿的菱叶丛中,灵活轻便地采摘菱角,心下十分羡慕。这样一种景象,就让我有理由,在水边痴痴地呆上半天。终于,找一个爸爸妈妈午休的中午,跟在大姐姐后面采过一次菱,坐在小船上,漂在菱叶丛中的感觉,实在是奇妙无比。菱角是没采多少,却在船上吃了不少嫩菱。水灵灵,脆生生,甜丝丝的味道,现在想来,还是新鲜的。   斯时斯景,就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写:“柄似蟾蜍股样肥,叶如蝴蝶翼相差。蟾蛉翘立蝶飞起,便是菱花著子时。”采菱角,不仅能入诗,还能入画。远有元代赵孟兆,近有扬州八怪金农和罗聘,他们的《采菱图》所创造的意境,实在让人遐想,令人神往。尤其是金农,我喜欢他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切的新意。技法上的稚拙,和文人意趣的水墨,在金农,就是水灵灵的日子。日子里,水乡采菱的女子,划着小舟,穿梭于山湖间,花青渍染出远山翠岭,沙滩岸,渚赭色淡抹,环绕间,是淡青至于透明的湖水,小舟如叶,飘在簇簇浮菱之间,朱色钩点,隐约可见少女身影,或打桨,或采菱,或轻歌。本是常见的劳动,却让我在这图中,仿佛,闻到了江南的水气,听到了采菱的歌声,看到了金农挥毫时,那种欣赏和欢乐。在那温暖、明快的山色湖光映射下,金农在画面的上端,留下了新清,优美,轻快的“采菱曲”:“吴兴山水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用笔,自是十分高古雅淡。看了,让我有红豆般的相思之感,至今,还偶尔在梦中出现。湖乡常见菱角有家菱和野菱,家菱又有红菱和青菱。红菱是红皮、两个角、个头大。青菱有四个角的青皮,和两个秃头秃脑短角的青皮。家菱好掰,嫩一点的,握住两只角,轻轻一掰,就断开了,露出白净多汁的菱肉。生吃的味道有些涩口,通常,我们捡出老的煮熟了吃,粉甜粉甜,甜得直让人舔舌头。比起现在超市里经过真空处理的菱角,味道不知好上几百倍。最多的还是红菱。因它是紫红色,鼓鼓的,像一只鸡婆的形状,我们叫“鸡婆菱”。这种菱最甜香,是菱中的上品。每年,总要留一些菱不采,让它长成老菱,自动掉落,沉入塘底,起塘时取出来,到这时,红菱成了“乌菱”(在河泥中颜色变黑了)。“乌菱”是过年时用来招待新年里的孩子,过年时蒸糕团,有一格蒸笼里,蒸的就是“乌菱”,取菱与“灵”同音,孩子吃了念书聪明。不过,生吃嫩菱角米,家菱不如野菱,野菱味道更甜,且浓。野菱个小,皮厚,刺尖,两个角上的长刺还带倒钩,不小心刺上了,针都难挑出来;还有一种野菱,成熟了也不超过小指甲盖儿大,刺更多,没有人对它感兴趣。但野菱角米特别脆,味道甜,嫩的就更甜一些。野菱角现在不多见了,大面积的湖面,被隔成一块块鱼池,刚萌发的菱角苗,就可能成为鱼类的美餐。前几天和老师闺蜜们小聚,在‘’船码头‘’订餐时,我坚持要清炒菱角米,就是想取其清味。野菱角烧肉,要多焖一段时间,出锅后,菱米表面是油油的肉汁,咬到嘴里,两头有些脆,中间则是粉粉的,结实得很,还有一股家菱所没有的野性的清香。味道比板栗烧肉还好。傍晚,一家人围炉而食,边吃边聊,那情境,想起来真是温馨之极。红菱角米,我多是用来炖汤,筒子骨最好,排骨也可,此汤清而甜,喝起来不腻人。饭前喝一碗,最好。水生的植物,都有这样一种特性,它们都是非油脂性的,即便是拿来油炸,油也渗透不进。除了炖汤,还可以烧菜,吃的多的是菱角米烧仔鸡、烧鸭、烧猪肉,爽而不腻;将菱米切成丁、片同鱼丁、肫肝片爆炒,也很好;还有烧青菜、炒香干子、炒韭菜,味道也极佳。菱角米好吃,但要吃到嘴里,并不那么简单。首先,要把从水里新采上来的菱角撸毛、掐叶,剪去老茎,还要经过清洗漂嫩、大锅烀熟、舂去尖刺外皮,再次漂洗,才好上市。现在,我们从市场上买回的菱角,都是择得干干净净,用开水焯熟了。这几年,难得遇到新鲜的、不褪皮的菱角。倒是去年秋天,到广兴州去参加朋友父亲寿诞,去得早些,便在菜市场溜达,居然发现有“鸡婆菱”卖。剩下不多的红菱角,被装在一只粗糙的背篓里,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水中采摘下来似的。一问价钱,居然没有想象中的贵。一阵狂喜,与老人还了一下价,全部买了下来,足足,有十多斤。这些小时候的美食,现在想想,都觉得口齿生津。作者简介:范敏,笔名苤莒,热爱写作、摄影、国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警察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有各种体裁的文字散见于《文苑》《视野》《中国三峡》《湖南日报》《松原日报》等报刊杂志,著有《流年碎影》《一朵奋力美丽的花》等散文集。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